中国孔子研究院(资料图) 2013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来到孔子研究院。习近平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弘扬传统文化 干部是主导 数千年来,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拓立者,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被历朝历代尊崇与传颂。“弘扬传统文化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如何在新时代发挥儒学积极作用?研究孔子文化数十年的杨朝明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杨朝明告诉记者,孔子反复强调“为政以德”,强调 “政者,正也。”政治的政就是正确的正,为政者本人的正引导天下的正。放眼今天,十八大以来,中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共同的道德信仰,首先就要抓党风,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 立足学校 点燃国学激情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主场,要立足学校,点燃国学激情。” 杨朝明说,“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用什么奠定青年学子的生命底色,关乎中华文明标杆的树立,决定着国家文化的品质与境界,中华民族复兴的序曲应该首先在学校奏响。当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中时,民族才有希望。 “童蒙养正,在儿童心性最清明的时候,让他们接受儒学思想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日前,由杨朝明编撰的第一批国学教材走进小学课堂,为孩子们正本清源说孔子。 杨朝明告诉记者,近年来,孔子研究院正努力将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走进青少年,甚至一些特色幼儿园,也在进行国学教育。“在曲阜,以杨朝明院长为带头人,我们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设计不同区域不同年龄都能听得懂的,都能使其获益的课程。”曲阜儒源礼仪学校校长金辉说。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 “《礼记》里有一句话,‘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没有文化的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如果不了解文化,自信何来?”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我们理应对中华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有更深入的认识。 杨朝明说,了解孔子,就必须了解孔子学说的形成,了解孔子思想的高度,了解孔子思想的深度。经孔子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逾两千余年。为何儒学影响如此深远?在杨朝明看来,这是由孔子思想和学说的特质所决定的。 “孔子属于那个时代,但不仅仅属于那个时代,孔子属于那个国度,但不仅仅属于那个国度。”杨朝明认为,孔子最大的学术特点是对之前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进行很好的继承,孔子不是开创者,而是奠基者。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孔子研究院的任务之一便是让更多人去了解它。近年来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转变,看到了他们一步一步走出了迷茫。很多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走进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杨朝明告诉记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浸润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和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深度结合,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而这种结合将国家的发展带往更高境界,这一新境界便是民族复兴。”杨朝明说。 杨朝明向记者举例,习近平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提倡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观念;“精准扶贫”体现的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的儒学理想;“为政以德”的儒学思想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刻内涵…… “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道德风尚、信仰与价值观。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信仰就是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涵,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中华民族才能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杨朝明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