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的含义——大道天道人道(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虽然无法感知,但第一章的第四句说“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有”仍然是指道。道就具有两重性。道的两重性就是无和有。虽然无法感知,但是真正存在。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里面告诉我们。第二十一章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前面我们说了道多少多少个“无”,一言以蔽之:无法感知。这里说了四个有,这四个有的逻辑也很严密,有象,什么形象?道教用一个图来表示,就是一个圆圈,叫无极图。前面不是讲无象吗,这里又讲有象,其实“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实际上说的还是没有象。有象,象中有物,物中有精,精中还有信,这个信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是遗传的基因、遗传的信息。各位,道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天地、万物以及天地中的人,包括山山水水、地上的蚂蚁,都含有道的遗传信息。我们用一个词来说叫“众生”,众生皆含道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众生皆与道有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信道、修道、弘道、期盼得道,它是有依据的,因为本身就有道的信息。换句话说人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本来就是光明的,只是落入尘世以后,被世俗的尘埃一层一层地遮掩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一层一层地把尘埃抚去。
    
    到了第二十五章的时候,对大道、对作为宇宙本源的道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有物混成”这个“混成”就是前面一十四章里面的一段话,什么叫混成?就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到这里就进入了两个词,“先天地生”,第一章已经告诉了你,道无法感知,它是天地之始,既然是天地之始一定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的“名”是个形容的意思,就是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可以把它称作道。如果勉强得形容它,那就用一个“大”来形容它,所以大道,不是我凭想象总结的,它是有来源的。大道在二十五章里面告诉我们,一个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它是大道,道教用无极图来表示它的大。大而无外,无限的大。
    道是宇宙的本源,什么叫“宇”?“宇”是指无边无际的空间。宇宙都是无边无际,还有一个化生宇宙的事物,你说它是不是无极?这个图要在我们的脑海里面留下深刻印象,所《道德经》里面“道”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大道”,这个大道道家就是用无极图来表示的,用无极图来表示它的含义,你就要围绕“无”来展开。它是虚无之体;它是无色、无声,它无形、无象;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从时间上来说它还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全都是无。所以道家用无极图来表示这个道。
    第二个含义还是指大道,只不过我把它分开来讲,道化生宇宙万物,像我们的母亲生育我们一样,母亲生了我们以后就不管我们了吗?管。先是生我们,后来是育我们,合起来叫“生育”。道也是这样,先是生万物,接下来要让宇宙天地万物能够自然而然地运行,按照道的规律去运行,这个就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里面。这样大家就不难知道为什么道教要信仰“道”,就是因为天地间的神仙都是道所化生的,道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我们说道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个带有宗教的意味,那么我们用哲学的语言来讲:道是宇宙万物承载和运化的依据。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我这里要强调“得一”,什么叫“得一”?“得一”就是与道合一。这一章讲明道和万物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们举个例子,勉强的来举这个例子:道就像杯中的水一样,万物就像水中的鱼,这就是道与万物的关系,这也是前面我们讲的为什么说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动变化的依据。这个鱼只有和水在一起的时候它才能生存,用道的一句话就是“得一”,与道合一。对我们人来说很是能生存。这个里面我们虽然看不见道的作用,因为它是虚空无形,但道的作用也是在我们经验范围里面的。
    下面的是从反面来讲,如果不与道合一,“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有的版本是发,爆发,含义是一样的。“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一切的一切只要离开了道就无法存在,无法存在后面的运动变化也就谈不上了。前面合起来讲就是讲大道。对这一个“道”,唐代有一个高道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我们讲了半天,高道是这么概括的,“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首先告诉你它是虚无之体,它的作用是造化之根。具体举例用了八个字,“神明之本,天地之元”。我们把第一个月称为元月,元月是一年的开始,天地之元就是天地之始。他的这一段话就是在他的《玄纲论》这部著作里。玄指道,纲指道的纲领性论述。大家到白云观里问我道是什么,我们一般告诉道是虚无之体,造化之根,生命之本,天地之元。这样为什么道家的宗教场所里面供奉的全是神仙大家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这些神仙都是道的化身,在这里不展开讲。
    好,我们讲大道时把道看成一个整体,用了“大道”这个词,它在整个道里面的作用,《道德经》第一十四章最后一个词,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讲道“是谓道纪”:是我们理解道的最根本最要领的地方。主干部分称为天道,我们再讲根部,这个主干从《道德经》的角度讲是天道。天道多么容易,我们再用烦琐一点的自然的规律也多么容易,但我们现在这个标题就是长长的,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一段话我们只是把它和大道的关系进行了一下论述,这个天道和大道什么关系呢?“道”所生的宇宙万物,形成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天、地、一切的一切、山、水……这个物质世界总是按照它自身的固有的规律我们把它称为客观规律运动变化着。这个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就是自然规律,简言之那就是天道,天在这里就是指自然的意思。
    后世道教就用了一个象征符号太极图来表示。太极图和无极图是不可分的,这个太极图的外围就是无极图,这就是我们说的“无极生太极”。大家发现,没有大道哪有天道,没有无极哪有太极。这一部分在《道德经》从第一章一直到最后,是充满整个《道德经》里面的。天道、圣人之道,尽管大道非常重要,但它的落脚点还是通过落实天道再落实到人道。天道移到了《道德经》的第二章。如果第一章是给我们介绍大道,那么第二章前半部分就是介绍天道。各位,《道德经》第一章、第二章,有人说它是全书总章是有道理的。保守一点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是全书的总纲,那更保险一点讲,第三章就是把圣人之道的要领来论述出来。我们怎么读《道德经》,各位,我们回去以后,你就花三个月的时间,把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读懂了,后面七十八章全是围绕这三章展开的,你花三个月的时间都来得及。只要把这三章读懂了,大道在里面,天道在里面,圣人之道也在里面,后面都是围绕这三章展开的。我想当年祖师爷只想讲一章就走的,没有办法再讲了一章,再讲了一章,后面是关令尹喜求道心切,才逐渐去分解、探求的。
    (转载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