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的含义——大道天道人道(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首先来分享,道在《道德经》中的含义。它的含义有四个方面:第一个含义,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第二个含义,道是构成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化的依据。这两个含义我们可以合起来用一个词来概括,称为“大道”。这个“大道”是什么样子,具有怎样的生命力量,我们下面慢慢和大家分解。道的第三个含义,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简言之,两个字:“天道”。道的第四个含义,道是作为人类社会遵循的社会准则,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我先用四个字概括:“圣人之道”,浓缩一下就是“人道”。就是说这里我们说的“人道”一定是要指“圣人之道”,我们平常说话为了简洁说“人道”,但心目中一定要知道是“圣人之道”。《道德经》四个含义,合起来讲实际上是三个含义,那就是道之大道、天道、人道,一定要注意,《道德经》在道里面它合起来又只是一个含义。我们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它,道就像一棵树一样,它是一个整体。树的根部把它称为大道,主干部分把它称为天道,枝叶称为人道。大家不要说听了周道长一讲《道德经》,结果我们把道的理解分散了,其实它是一个整体,是为了解读的方便。我在没有展开讲之前,把这个概念要牢牢地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关系也知道了,没有树的根哪有主干,没有主干哪有枝叶,枝叶都依附在主干上面,枝叶、主干它的一切都是来源于它的根部。“道”我们知道它是一个整体的,不要把它分散。
    
    那么下面大家就知道了,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那显然是第一和第二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大道”、作为宇宙本源的道。这是在读《道德经》里面要特别强调的。这一部分你都不懂,整个《道德经》你就无法去解读它,因为你不知道来源。作为宇宙本源的道,在《道德经》里面哪些篇章进行了重点的论述呢?我通过研读发现,第一章、第四章、第一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这些篇章是怎样来论述道的呢。我们先从第一章讲起。
    第一章讲“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这里的“常道”就是指大道。第三句话和第四句话非常重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各位,这个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用现在哲学的角度讲这个道不就是宇宙的本源吗?在第一章就告诉我们(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最后有一个词说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众妙之门是一切的总根源。
    这个道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有形象吗?第四章具体地告诉我们“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这里我要引用的是一个“冲”字,如果繁写是三点水加一个中,实际上是把这个水放在纸杯的中间部分,“冲”它的含义就是指纸杯的中间部分,它是一个会意字,中间部分是虚空的,“冲”的含义就是指虚空。“道冲”就是指道虚空无形。正因为它虚空无形,所以第一章讲“无名天地之始”,“无”就是指无法感知,这是我们翻译的。怎么无法感知?第四章告诉我们:(冲)虚空无形。一个虚空之体或者说虚无之体当然无法感知。我们还是要围绕第一章的无法感知、第四章的虚空无形(来讲),它是个什么样子呢?其实我们在读《道德经》的时候,是可以还原到当初那种情景的。当初什么情景?关令尹喜把老子请到自己住的地方叫楼观。什么叫楼?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他是一个官员同时是一个修道人。中国有句古话叫“身在公门好修行”,修行不一定要出家、不一定要拜师,只要你的心向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是可以的。当然我们也一定要想象,也绝不是关令尹喜把老子请过去以后,按司马迁的说法:“您老人家将要隐去,我现在迫切地请求您给我们留下什么。”然后(老子)拿出竹简写下来(《道德经》)。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大家到了楼观台,就会发现没有写经台只有说经台,就是这么回事。尹喜问道,太上爷就给他回答,本来讲第一章就完了的,(尹喜)还要让讲。开始讲“无天地之始”,他不懂,(老子)告诉他是虚空无形。过了几天还是有点不懂,说:“您上次讲这个道是虚空无形,您能不能再给我们详细地描述一下这个道呢?”这样老子才留下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一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告诉尹喜:道无色。各位,有个关键词是第一章里的“无”,说道“视之不见”,看不到它;“听之不闻,名曰希”,无法听到道的声音,简单说就是道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搏”:抚摸、触摸的意思。它没有形体,因为它是虚空无形之体。各位这三样我们听起来好像很枯燥。但这里面给了我们一个智慧:论述一个事物,我们去观察一个事物、去研究一个事物、探索一个事物,首先要发挥视觉的功能,接下来要发挥听觉的功能,还不够,还要发挥触觉的功能。道是无法感知的。我们如果对一个有形的事物,发挥我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然后去研究它,就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探究到它的真实状况。道是无法的。接下来祖师爷还是告诉他,说道是什么?它无色、无声、无形,道就是混而为一体的事物,“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我们要凭现在的经验,比如这个杯子,它的上面一定是有光亮的,它的下面一定是昏暗的。“其上不徼,其下不昧”实际上就是讲道是虚无之体,它没有上也没有下。“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两句是无前无后,整个这一段读完了,道无色、无声、无形、无上、无下、无前、无后,全是无,这就是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
    (转载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