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波基本粒子论第一定律 一、质量的定义 质量定义的原公式为: δ m = κ——— (12—1) θ 经过以上三篇文章的探讨,得到: δ= φ(f) (12—3) θ= φ(C) (12—4) 于是,(12—1)式可改写为: φ(f) m = κ———— (12—5) φ(C) (12—5)式表明质量是频率f和光速C的函数,对质量的新理解意味着又往具体化方向前进了一步。 二、质量的物理模型 现在根据(12—5)式,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个物理模型,以便促使质量的定义尽快完成数学化。 在远离其它物质系统足够远的自由真空,任选A、B两点,其间距为L ,使L等于光子W波的半波长。一光子在A、B两点之间反射,若反射无损耗无延迟,则在A、B两点之间将出现频率f 的持续光振荡。我们说这个独立光系统具有质量,而且是静止质量。 以上模型就是一种光的闭合,它等效于直径为L ,周长为πL的爱因斯坦光圈。我们说这个光圈具有质量,即所谓“光圈无论大小,反者道动而已,皆质量也。” 而且这质量是静止质量。 之所以把光的闭合,统称为爱因斯坦光圈,是因为爱因斯坦是第一个思考光闭合的人,而且,在他的宇宙论中,有了第一个理论上的光圈。 下一节将按此物理模型讨论相关的数学模型。 三、质量的数学模型 1、(12—3)式表明反者因子δ是f 的函数,但是怎样的函数呢? 答曰:其实,无须想得过于复杂,我们只需选取最简单的表达就可以了,即: φ(f)= f (12—6) 虽然(12—6)式从数学上看,对反者因子δ的表达非常之简单,但是,这一表达已经概括了“反者”的静态和动态的深刻含义,所以也就够了。 2、光子由A点运动到B点,在B点发生第一次反射,代表一次转化,以光速+C表示。再由B点运动到A点,在A点发生第二次反射代表又一次转化,由于方向相反,以光速-C表示。两次转化合成一次循环,构成一次振荡。在此模型中,用怎样的数学形式表达由两次转化构成的一次循环(一次振荡)呢? 答曰:可有:(+C)+(-C) ,(+C)-(-C ),(+C)/(-C),(+C)·(-C)等四种表达形式。亦即:0 ,2C ,-1,- C2 等四种。 其中,0无意义;2C只是数量增减,不能表现转化构成的循环;-1意义不清;若用C来描述两次转化构成的一次循环(即一次振荡),只有选取第四种才是合理的,即: φ(C)= - C2 (12—7) 3、我们再将负号提出,归于系数κ,则(12—5)式可改写为: f m = (-κ)——— (12—8) C2 这里,令κ。=(-κ),则有: m = κ。f /C2 (12—8)ˊ 式中的κ。还处于待定,必须计算出来。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说:频率为f = 1赫兹,能量为h。的光辐射,是一个能量子。但不应忘记,此能量子有一个对应的质量,记为 m°,定义m°为共同质量子,它是基本粒子之源,一切基本粒子的质量都取它的倍数。计算得到: m°= 0.737 x 10-47 克 将m°及相关数据代入(12—8)ˊ式,得到: κ。≈ 6.63·10-31 (克·米2/秒2)·秒 不难发现系数κ。的数值与卜朗克常数是相同的,这个结果是一种旁证,对建立在道家哲学时间观、空间观、物质观基础上的关于质量定义的讨论是有力的支持。 于是,(12—8)ˊ 可改写为: h f m = ——— (12—9) C2 现代物理学的表达与“道”物理学的(12—9)式二者有“形似”,这有着旁证的意义,是一件好事。但“道”物理学的(12—9)式蕴涵着新的物理意义,其时空观、物质观也是独特的,二者有着质的区别。 这质的区别是另一件好事,其意义在于,提醒着研究者,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也许只有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才可能有新的发现。 (12—9)式使质量的定义完成了数学化。 四、W波基本粒子论第一定律 在(12—9)式中,h/ C2是常数,令: Z = h/ C2 (12—10) 则有: m = Z f (12—11) 式中,频率f是唯一的变量,命名Z为张衡常数。(12—11)式,是质量的最简单的表达。由(12—11)式,我们可以得到形式非常简单的W波基本粒子论的第一定律: 基本粒子的质量m与其频率f成正比 m = Zf ,常数Z=h/C2 . W波基本粒子论第一定律显示如下的物理意义: 1、质量m是时空的对立统一体。 2、质量m是静止质量。 3、质量m与频率f成正比。 4、频率f 包含了反者因子,表达着对立。 5、光速C 显示了时间流逝,表达着转化。 6、质量m是非连续的、量子化的。 (转载自张天健_560的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