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少儿国学】——怎样用好《弟子规》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北京国学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好与坏不是绝对的,会用擅用才是好,否则很可能就是坏的。《弟子规》也是这样。现在有一些批评《弟子规》甚至是批评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声音,我想主要的问题不在《弟子规》本身,还是在没有认真的理解和恰当的使用。当然,对于根本没有学习和践行过《弟子规》的人,我想如果他们学习实践后再发表批评,一定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好汤都是慢慢炖出来的,开水冲酱油很简单也很有味道,但没有营养。如果用开水冲鸡,冲出来的汤一定非常难喝,也没有营养。可是,慢慢用小火把鸡炖成鸡汤,效果不同了。只是开水炖酱油,再长的时间也炖不出一碗有营养的好汤来。我不是大厨,只会做家常菜,得来的经验是炖汤讲究火候、炖锅的材质、辅料入汤的时间、主料的选材、火源等。万法一源的确不假,细想想用好《弟子规》与炖一碗好汤实在相似!
    教育孩子首先要选上等的主料,这就是教育的理念和书籍。其次是火候,这是对教育契机的掌握,是经验智慧的灵光闪现。再次是耐心,耐心就好比小火慢炖,耐心越好,汤才越鲜美,贵在坚持才有结果。炖锅的材质和火源就好比是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孩子绝对不同。而各种辅料就是一些教育技巧了,最常见的是表扬和批评。总结下来,正如《三字经》开篇所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性善、习远、教道贵专。性为本心,孩子生下来都是好孩子,没有坏的差异。习远即环境差异巨大,主要是由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有研究指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之外就是朋辈影响,就是孩子最爱交往的那几个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力超出了我们过去的认识。古人说“交友莫如己”的确是真知灼见!教道贵专告诉我们要专心持一、坚持不懈。
    用好《弟子规》必须先好好读懂《弟子规》!
    表面上,《弟子规》是教孩子的,但天下人谁不是弟子呢?教《弟子规》的人必须怀着做《弟子规》学生的心态,这与知识教育是不同的。教《弟子规》的人一定是身教重于言教才可以,这对父母、老师、兄长、领导都适用。教育就一定涉及到评价,孩子做数学题,如果我们能看出他做的对错,我们就有批判的基本资格。但是,我们教孩子《弟子规》有时候我们是看不出孩子的对错的,这是我们没有做到深入思考和教育的与时俱进。而更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做对题!我们把数学题做错了,却还在指责孩子把数学题做错了。所以,我想我们和孩子是一起来学《弟子规》,就算是陪伴孩子一起学,这也是为人父母的职责,正如《三字经》所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如果是有过有惰的父母,到后来责怪孩子又有什么用呢,而且实在是冤枉了孩子,把因果搞颠倒了。
    《弟子规》成书于前清,在文化和教育方面,清朝达到了新的高峰,开辟了诸多新领域,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弟子规》以《论语》为起源和基础,但在具体内容和目标上已经有变化。而且在此之前,已经有诸多的家训问世,这些精华大都被《弟子规》吸收。应当看到《弟子规》的入世最高目标是科举考试。在这一点上《弟子规》与《三字经》共同奠定了中国清朝科举考试与治国吏才培养的基础,一个以才为主,一个以德为主。《弟子规》余力学文部分提到“字不敬、心先病”,强调写字的重要性,这实际也是和科举取士的标准紧密相联的。清代科举取士的一个标准就是字,必须是欧体赵面的馆阁体才能入得考官和皇上的法眼。应当说,德智体美劳这几点在《弟子规》中都得到了体现,而且也潜藏了读书的现实意义。看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加清楚《弟子规》的现代教育意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行教育与才学教育的关系。有些家长简单的认为《弟子规》就是学做人,这不错,但做人后面是紧跟着人格培养和才学教育的。有些人更狂热的把《弟子规》批为奴才教育,这实在是冤枉了《弟子规》。学好《弟子规》一样可以从政、经商,绝不是要把人教成书呆子或假圣人。
    从孔子始,特别是《学记》一文,都非常强调教育的循序渐进。这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科学的。循序渐进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二是教育是有阶段性主导任务的,这个阶段的任务没完成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发展。《弟子规》全文处处都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开篇“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奠定了儿童教育的基本顺序。再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也非常符合孩子年龄发展和教育的自然过程。为人父母基本都是先教育孩子说话,在此过程中会不断叫孩子。然后,孩子听懂父母叫自己名字了,就开始命孩子做一些事。在命孩子做事的过程中,开始实施教育,教育无效开始批评。再比如,整个“谨”部分的顺序,基本是按照孩子从早上起床开始的一天日常活动而展开的。
    明白了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实施过程中,就要清楚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需要落实的弟子规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父母呼应勿缓,这个其实在三岁左右就应当树立起来了,如果现在还没落实,那只能说是在补课了。作为家长要好好想想,自己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逐渐落实《弟子规》,绝不能一日之内完全要求孩子做到。而具体要怎么循序渐进,还要父母细想想自己孩子的情况,再制定一个落实计划。
    但总的来说,《弟子规》已经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顺序框架,这就是:德行教化、人格培养、才学教育。孝弟部分主要是德行教化,谨信爱众亲仁主要是人格培养,余力学文则是才学教育。这个顺序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儿童发展研究的结论的。
    用好《弟子规》的另一个要点就是“教道贵专”!这一点在现在社会显得特别重要。
    现在有些家长接受了一些西方教育观念,比如对孩子的尊重,这没有错,但前提是孩子是否具备了在某些方面做出正确判断和正确行为的能力。如果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则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例如,孩子已经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这时就可以尊重孩子让他自己出去玩。我想所有的家长都不会让一个三岁的孩子自己出去玩,但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尚没有学会孝顺父母的孩子,父母却容忍他们不断做出伤害父母和别人的行为。而理由竟然是尊重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尊重恰恰违背了“教道贵专”的坚持之道。孩子也会难成定力,在以后的学业和职业道路上很难有所建树。
    现在教育理念泛滥,社会上的诱惑也泛滥,家长、孩子、教育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和内心的安稳很不容易。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是新的过程,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父母,对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是一次再学习再成长的过程,这是辛劳,但是令人欣慰!多学、多观察、多思考,以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情况为出发点,这大概是比较适度的。
    教育贵在坚持,一方面是对《弟子规》、孩子德行教育的坚持,这是真正的百年树人。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坚持,坚持不断的思考与学习,坚持努力适应每一个孩子,这是真正的对自己的安身立命修福。
    《弟子规》教给我们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心行合一,学习初期重在行动落实,但实质是心灵扎根。《弟子规》在每一部分通常是先讲基本的道理,然后一一表述具体落实行为。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首先通过行为规范的确立,使孩子有基本的规矩。在此基础上,要适时引导孩子把自我要求的重心从外部的行为转到内在的心灵,使之成为一种自觉的自律。更重要的是不要成为外在规矩的束缚牺牲者,而是成为内在心灵的主人,明白“凡合道即为善”,而非“合《弟子规》方为善”。道就是通过早期的行为规范训练而在内心生起的恭敬心、仁爱心、无畏心、平等心、恒定心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心如此根,为父母为师者又有何可担心的呢?
    反之,如果孩子的心行不一,表面行动很好而内心很敷衍,贻害是很大的,越往后麻烦越大。而内心很好行动不好,这是根本不存在的。有些孩子说我心里想的很好,做的不好,对于这样的说法,我们要警惕。
    《弟子规》是不是一锅好汤,还要靠家长和老师们的用心烹调,愿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共同把孩子的教育做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