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戏剧 >

花朝戏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五千年 佚名 参加讨论

    已有百年历史的花朝戏,由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演化发展而来。花朝戏的基本结构属于曲牌体,是用紫金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小戏剧种。花朝戏唱腔曲牌有100多种,主要由神朝腔和民间小调构成。唱词以七言四句一阙居多,全部由演员用本嗓演唱。演唱特点是一人领唱、众人帮腔,唱念结合、灵活自由。道白口语化,常将快板穿插其中。花朝戏的角色分生、旦、丑3个行当,表演动作以扇花、手帕花、砻勾脚、穿心手为特色。传统的伴奏乐器有唢呐、胡笛、二弦、椰胡、木鱼、高边锣、单打等。花朝戏的传统剧目有80多个,大都反映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反抗压迫、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花朝戏题材取自民间,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疾苦和追求,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常见的舞台人物有村夫、农妇、财主等人物,花朝戏老戏班中有“官高不过七品”的说法,就是主要舞台人物的概括。
     曾有万人争看的盛况
    上世纪初,花朝戏的出现深受闭塞乡村民众的喜爱,从而催生了一批流动演出的戏班子。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花朝戏最兴旺时,有戏班19个、艺人100多个。封建势力认为花朝戏有伤风化,屡屡禁演,加上战乱和灾荒,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大部分花朝戏班解体,艺人或逃难异乡或弃艺归农,花朝戏濒临湮没境地。
    新中国成立后,花朝戏重新恢复演出。1958年,随着专业表演团体——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建立,一批新文艺工作者进入剧团工作,花朝戏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数以百计的创作、改编、移植新剧目,源源不断被搬上舞台,花朝戏的演出遍布紫金周遍10余个县市。1962年,在惠东县多祝镇露天广场出现万人争看花朝戏的盛况。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创作剧目《苏丹》创造了连演百场的纪录。
     经过几代艺人的努力,花朝戏已成为日臻成熟的地方小戏剧种。
    借助艺术节再战江湖
       今年7月25日,省文化厅下发《关于增加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通知》(粤文社〈2005〉38号),花朝戏作为表演类项目名列其中。
    本月1日,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入选剧(节)目的通知》(粤文艺〈2005〉72号),经专家评审遴选,花朝戏《风流才子》从预送的100多台(本)剧(节)目中,脱颖而出,入选参评剧目。
    11月16日,在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排练厅,花朝戏《风流才子》的导演钟石金介绍说,花朝戏民俗性、通俗性强,唱腔朴实优美,伴奏音乐抒情流畅,唱词诙谐幽默,舞台语言大量运用客家语言的俚语、歇后语、双关语等口头语,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表现形式。移植于豫剧《唐伯虎点秋香》的花朝戏《风流才子》是紫金县花朝戏剧团于2002年改编并演出的。其中,主角唐伯虎由紫金县花朝戏剧团资深花朝戏女演员黄丽华反串生角,秋香由黄丽华的“老搭档”陈桂英饰演。为了保证艺术质量,紫金县花朝戏剧团聚集全团各路精英,于本月初开始紧张的排练。
    据紫金县文化局局长林建峰介绍,尽管经历了“十年浩劫”等一系列不利于花朝戏发展的困难时期,但剧团的艺人们仍保持旺盛的创作热情,传承着花朝戏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他说,花朝戏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是由祭祀用的庙堂音乐发展而来民间音乐,见证着紫金境内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在探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次获选参评广东省第九届艺术节,佐证了花朝戏所具有的较深的文化底蕴。
    结束采访前,紫金县文化局传来消息,称花朝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本等材料已经省专家验收,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评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