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 旧时商人信财神,店堂设财神堂。财神神像有泥塑、木雕、彩瓷、白瓷、神祗纸等多种。有的在偶像背孔内垂一条“银菱”,新店开张,在偶像内塞进一只活癞蛤蟆,以牛皮纸封口,久之成为蛤蟆干,谓可得灵验。平日供以清香、净茶,初一、月半置素食,端午供粽子,中秋供月饼。学徒进店要先拜财神。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亦称五路财神日。对财神来由传说不一。一谓玉皇大帝殿前的五个香童,投胎富豪杜家为子,五子长大,外出经商,一次买鱼放生,巧救龙王三太子,龙王以宝物相酬,因此富可敌国,玉帝又封其为“五路财神”。二谓有杜、尚、华、陈、孙五人在杭城(杭州)烧香相识,因同年同月同日生结拜兄弟,欲经商,缺本钱,向天竺观音菩萨处求签,借得佛前香案,后经商发财,重修观音殿,死后封为“五路财神”。三谓财神有文武、正偏之分,正财神,通常所称赵公元师,即赵公明;偏财神,指与赵同时封神的萧升、曹宝、陈九公和妙少司,合为“五路财神”。文财神,传说是封神榜中的经干丞相,或云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武财神,则为关羽,两旁为关平、周仓。这些传说均是把神话、迷信和民间信仰融合在一起而逐渐形成的。 商界习俗,正月初五,请过财神后“开市”营业。初五五更祀神,亦称接财神,于椅背挂神祗张,燃檀香,点足斤重的红烛,供糕饼、干果、水果。祭礼同民间各业,稍异处“牲礼”虚称“全猪全羊”,即猪头加猪尾、羊头羊尾中加羊肉一刀。供品要公鸡、雄鹅,意示“鸡啼鹅叫”商店会发;要金黄透鲜大黄鱼二条(旧时甬人称金条10两为“大黄鱼”);或用活的雄鲤鱼一对,供毕由两人放生江河中,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彩头。接财神时,店主手执三柱香,从屋外踱步摇香至店堂,示意财神已接进店内,而后按序膜拜。焚化纸元宝火焰冲得高示为吉利。祭神后吃财神酒,老板宴请阿大、经理和职工,为商店盈利出力多者坐上横头,老板执壶为其斟酒。头道菜要上圆蛤,因其形似元宝,示意吃元宝。是日,第一个顾客登门,奉上“元宝茶”(内泡二个青果或金柑),以示开笔赚元宝。请过财神,店主、同行间相约轮流办“分岁酒”,以时新佳肴宴客,联络商谊,洽谈生意。城区钱庄延至正月二十五日始“过账”开笔。 谢年 商家一年中将端午、中秋、岁终视作大节,尤以岁终为重。谢年礼仪与民间相同,其异特一点,就是以能否参加祀神膜拜表示店员的明年去留,俗称“拜神无份卷铺盖”,成为一条不成文的习俗。谢年祀神前,老板或阿大、经理依店内职务指名邀拜,若内中某人未被邀请,不言而喻即为解雇,也有告知“另请高就的”的。店员众多的商店老板、阿大事先书就名单,按单邀请,以防出错。故谢年时,店员多提心吊胆,唯恐拜神无份,饭碗敲碎。是夕,亦吃汁水青菜年糕汤,意为年年高、没油水足。然后在财神堂上吊纸元宝,洋箱(保险箱)贴上“一本万利”、“宝藏兴焉”等吉词。行贩亦在钱桶贴财神祗纸,秤尾扎上红头绳,秤钩吊起纸元宝。 禁忌 旧时店员在店堂,禁忌伸懒腰、打呵欠,忌踏坐门槛,忌手托门枋,忌背脊朝外,谓这样要挡住财神进门,生意要逃走。扫店堂,要往里扫,忌往外扫;数钱币里往里数,忌往外数,谓之“招财进宝”。在称呼上要讨彩头,猪头称“利市头”,猪舌(与“蚀”谐音)称“赚头”。遇顾客购买结婚用品,失手敲碎东西,忌说“碎”字,而主“先开花,后结籽”。卖布,忌敲量具。卖酒,忌摇晃酒瓶。药铺习俗,年初进货先购进胖大海、大连子、意为大发大利。学徒进店,先拣万金枝、金银花、均取黄金、银子意。尚有以药名讨彩头,连翘称和合(状似),红毛大戟叫大吉,茱萸呼如意,贝母称元宝贝(状似),桔络叫福禄,陈皮称头红,桔红叫大红袍。 解放后,商民信仰、禁忌诸俗,多已改变或废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