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60年代以前,珞巴族尚无本民族统一族称,而以部落名自称和彼此相称,如“博嘎尔”、“坚波”、“崩尾”、“崩如”等。“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196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认并批准了“珞巴”这一族称。 珞巴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地方言差别大,没有本民族文字。解放前,只有极少数人通晓藏语和藏文,通常以刻木、结绳记事。 珞渝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高山峡谷地带,区内山脉呈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逐级下降。河流多为南北纵贯,两岸陡峻,滩多流急。气候属亚热带和准热带气候,雨水充沛、土地肥沃。受地形影响,气温、气候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珞巴族谚语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珞巴族主要从事农业。采集和打猎在生产和生活中也占相当的比重。 ![]() 节日、礼仪食俗 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但大部分珞巴族都使用自己推定的历法。由于珞巴族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各地年节的日期不一,一般定在每年的劳动之后。因此欢度年节都包含有庆贺丰收、迎新辞旧之意。在年节前夕,家家都要舂米酿酒、杀猪宰羊,富裕人家还要宰牛。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届时要把宰杀的猪、牛、羊肉连皮切成块,分送给同族的人。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过节时,村落的住户要自带酒肉欢聚,全村男女老少席地围坐,或饮酒,或吃肉,歌声笑语不断,进行各种娱乐活动。在客人吃饭前主人要先喝一杯酒,先吃一口饭,以表示食物无毒和对客人的真诚。如果客人是从远方而来,珞巴族还要拿出自己最喜欢吃的干肉、烤肉、奶渣、玉米酒、荞麦饼和辣椒等款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