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其它 >

云南大理的花园茶室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茶叶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自古以来,饮茶、赏花一直是大理人清新的生活方式之一,而最能反映大理茶文化的载体,是花园茶室。养花是大理传统习俗,无论贫富人家都要种上几株木本花卉,少则十多盆,多的上千株。花多的人家在园里设茶座,既卖茶水又培植、出售花木,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花园茶室。以往的花园茶室多以主人姓氏冠名,如杨家花园、赵家花园等。从上个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我经常去的是靠近四牌坊,复兴路东排的余家花园茶室;90年代是广武路上的杨家花园和赵家花园。
    余家花园庭院虽小,但有10多张圆形和方形大理石茶桌,配置剑川躺椅。院中几棵古树,攀援着紫藤、凌霄和素兴花;四周花台的石山盆景,山茶、杜鹃、月季、兰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树枝挂着画眉和马料鸟笼,形成鸟语花香的雅致氛围。茶室主人姓余,父子两代继业。儿子余坤20多岁,性格活跃,说话诙谐,接待顾客满面笑容。他熟悉每个茶客的习性:谁坐惯哪张桌子要烤茶还是清茶。当你刚跨入庭院的门槛,他就先递上一个棉布拼花坐垫,待你坐定,青花瓷茶碗就放在你的面前。他右臂挽提一壶现涨的开水,快速连冲三次,水满碗边而不溢漏。这种冲茶技艺称为“三点头”,含意一是向茶客表示敬意,二是把盖碗里的茶叶冲得翻滚冒沫,和烤茶一样,使叶梗受热均匀,茶味飘香,汤色金黄。此时的境界是茶香伴花香,使人心情舒畅。接着又送上一碟碟干果:炒花生、煮松子、炒蚕豆、南瓜子、葵花子,都是余家自已用铁锅沙炒加工。炒豆酥香,煮松子咸淡可口,葵花、南瓜子颗粒饱满,看得出是经过认真筛选。茶桌上的干果随茶客选用,消费按空碟计费。
    花园茶室的主顾多半是学校师生、文化人,课余之暇或假日到花园茶室品茗成为风气。古人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的说法。独自一人到花园茶室,看书、写稿,或闭目养神,未尝不是一种安闲、舒适的享受,真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了。如果遇上久别重逢的朋友,叙旧谈心,选在花园茶室更能增添友谊的气氛。这里没有嘈杂的人声,刺耳的音乐,酒气的熏腾,珠光宝气的炫耀,较之歌舞厅里的“茶座”,文化品味要高尚得多。宁静、俭朴、绿色、清新,是花园茶室这块画板上的主色调,难怪当年北京来的作家,南下部队的文工团员,以及昆明返榆的校友,都把休闲的时间选到花园茶室,往往一坐就是半天。多少年后,他们还眷恋着大理的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泉水和那充满绿色,又具有人情味的花园茶室。
    1950年代后期,在“公私合营”的浪潮中,纯属个体经营的花园茶室,被“改造”成由居委会经营的“茶水站”。茶水只剩下了单一的解渴功能,“休闲”会使人变“修”,茶室终于解体。
    1980年代之后社会趋于安定,空气显示祥和,人们又有了休闲时间,大理的花园茶室“枯木逢春”得到恢复。余家花园茶室的位置没变,大理石的茶桌历经沧桑显得陈旧、破损,但那几棵老树仍枝叶茂盛。换了主人,服务也就没有余家父子那么热心周到。后来花园前面的铺面转营餐饮,余家花园随之消失。(来源:大理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