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城隍爷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五千年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古代的城市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当然不能没有一位城神。于是城隍爷应运而生、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最早见于史籍的城隍庙,是三国东吴芜湖城隍庙,迄今已1700余年。但其时城隍爷的影响似乎还不那么大。南北朝时,有一次梁朝军队攻打位于现今河南信阳境内的郢城,在上游筑封锁线,用芦苇堵塞船路,断绝城中粮草,使郢城成为孤城。城中粮草将尽,军民不由恐慌。守城的北齐将领慕容怦为了安定民心,便带上车往城中的城隍庙析请保佑。数日之后,惊雷电闪,暴雨狂风,江水猛涨,将梁军芦苇全都冲走,打破了封锁。城中北齐军民认为这是城隍爷显灵,暗中相助,士气顿时大振。慕容严乘势率军出击,将梁朝军队杀得大败。自此,城隍爷威名远扬,影响日渐扩大。到唐代,城隍信仰已相当普遍了。
    道教见城隍在民间影响日显,便插手进来,将其纳入道神系统,称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不但可以暗中保护城市安全,而且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同时,又利用佛教的阴间、地狱之说,称城隍爷管领一城亡魂。
    到了明代,朱元库对城隍爷倍加青睐,建国伊始,即传旨"城隍神历代所祀,宜新封爵",于是城隍爷的地位更加高贵。朱元球并命令分封各地的藩王要亲自主祭城隍爷,各府、州、县的城隍,也必须由当地最高长官主祭。
    厦门的城隍庙在洪武年间周德兴筑厦门城时便修建了,后曾数次重修。其位置在今思明人民医院后边。旧时,城隍庙前还专门修了个戏台,边上即厦门最早的关帝庙,日常进香之人不断,逢年过节,更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可算是早期厦门的文化娱乐中心。
       据说早年的城隍庙有两尊城隍,一尊是泥塑的,端踞庙堂;一尊是木雕的,平日居于侧室,城隍出巡时才抬出来。城隍出巡在旧时是十分热闹的民俗活动,一年据说要三次,实际上是踩街游行。但民国以后就渐渐没有了。
    厦门城隍爷的生日在三月初一。每逢这日,便有许多人来求城隍爷"补运"。先是在家里准备好纸扎的小人,写上"补运"者的名字,然后连同纸钱、供品一起装在漆篮中,携往城隍庙,祈拜后交给道士。道士于是念念有词,最后拿起纸人在"补运"者的胸前、背后划几下,口中古道:"勾前得清闲,句后吃得老。"随即将纸人连同纸钱一并丢人炉中火化。"补运"者于是心满意足,似乎厄运都已被纸人带走,今后必定清闲有福,健康长寿。
    这当然是极为荒诞不经的习俗。,早已被历史悄悄抛弃。
       城隍之神,如还其本意,作为守护之神,缅怀、纪念那些为保卫城市有功于民的英雄,倒是很有意义的。上海的城隍庙,供了三位城隍,其中有一位便是厦门人——清末爱国将领陈化成。
       1846年6月,英国军舰进攻吴淞口,身为江南提督的陈化成亲临西炮台指挥应战,两小时内击沉敌舰8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鉴先和东炮台守将临阵脱逃,陈化成孤军血战,壮烈牺牲。上海人民感念其英烈,将其塑像请进城隍庙内,世代拜祭,成为激励后人的楷模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