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纳西古乐,笑傲纷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纳西古乐也有着同样的经历。79岁的和玉光老人回忆说:“到了1970年前后,我们实在忍不住了,从茅房夹层里偷偷取出乐器,提心吊胆地偶尔玩一下,或者趁谁家新房乔迁,谁家里死了人找机会去奏点祭乐,因为这样的情况不容易被批判,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爱好。我们太喜欢古乐了,不想让它失传。”
    除了偷偷藏乐器,一些人还偷偷藏了记录古乐的《工尺谱》,当然,更多的人是把它记在了心里。从1949年停止到1979年重新演奏,间断了30年又一切如故,似乎古乐没有被忘记的可能。和凌汉老人说:”那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它,它已经进入我们的灵魂深处。”所以除了许多老人依然会演奏外,还有一些老人能把记录20多首古乐的《工尺谱》全部默写出来。现在,各种各样手抄本的《工尺谱》在丽江的村庄里经常都可以见到。
    政治浩劫、学术争论终究会尘埃落定,但是所有的力量都无法阻挡古乐在纳西族中的代代流传。和慧军说:“如果一定要问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那只有政府下命令,使用蛮不讲理的强权,但是我坚信那种愚昧的历史不会再重演了。”
    并不是只有老人才喜欢古乐,老艺人们都说已有许多年轻人在向他们学习,其中有他们的孩子,有他们的邻居,也有他们以前根本不认识的人。在古乐水平最高的“大研纳西古乐会”里,一些年轻人天天和白发苍苍的老人—起坐在舞台上,合奏美妙、醉人的旋律。29岁的杨泽民说:“我已经学习了16年,父亲在世时教会我怎么演奏,我已经学会了所有的20多支古乐曲目,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现在丽江有不少。”
    我们喜欢 我们快乐
    出现纷争后,很多人都开始关心纳西古乐的命运,不知道它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
    “我曾经也很担心纳西古乐能不能传承下去,特别是在我们这些老艺人去世以后。”宣科说,“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担心了,因为已经有许多年轻人喜欢它,认真地学习它,更为关键的是,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娱乐方式,它还能成为许多人赚钱的方式。”
    从1996年至1998年3年间,出名之后的宣科出资购买了许多乐器,利用寒暑假时间办了许多学习班,聘请教师免费教孩子们学习古乐和音乐知识,“原因就是担心传承的问题,也希望能够带头承担起古乐传承的责任”。
    传承的责任已经有许多人承担起来了,不仅仅有宣科,不仅仅有他的乐队。和慧军局长说:“宣科对于纳西古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符号,但不是等号。我们经常要购买许多乐器送到农村去,因为农村还有更多的古乐爱好者,他们至少可以组织20多支演出队,并且经常自发组织古乐活动,传承的责任已经由许许多多的普通群众承担起来了。”
    “没有宣科纳西古乐就没有今天的盛名,但是仅靠他一个人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