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平弦传承人李永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民族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艺术就在生活中—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平弦传承人李永滋
    在浩瀚如烟的河州艺术中,有一种艺术被叫做河州平弦。河州平弦古称“平调”、“述调”,1949年以后也成为临夏平弦。主要流传于临夏市、临夏县、积石山县、和政县、永靖县等地,是婚宴寿诞、佳节假日及公园、茶园常见的演唱曲种。在河州人眼中,河州贤孝为“粗布”“粗活”,平弦为“绸缎”“细活”,其流行于各自的圈内。2008年,甘肃省文化厅确定了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临夏县河州平弦老艺人李永滋荣列其中。如今,随着像李永滋这样一批爱好者的传承保护,河州平弦这门几近失传的艺术又渐放异彩。
    传说受到皇帝喜爱的艺术
    河州平弦源远流长,其曲牌名称与唐宋杂曲、元明散曲、俗曲多有相同者,既保留着西凉乐的一些余韵,也回响着南北小曲的诸多音调。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艺人们大量吸收了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也受到了兰州鼓子、西宁平弦的影响。据艺人们传说,河州平弦最早是在皇宫中演唱的,曾受到皇帝的钟爱。王沛先生在《河州说唱艺术》一文中认为,从河州平弦的唱词秀丽、曲调婉转、演唱形式文雅的特点来看,传说有一定的道理。
    河州平弦流传至今的传统唱本有近百个,多为受人欢迎的历史名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元、明杂剧中的优秀篇章或片段。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文艺汇演”中,平弦名师耿治天等赴京表演《西厢初会》,载誉而归。1957年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木偶皮影曲艺汇演”中,平弦受到好评。上世纪60年代,文艺工作者丁少汤创编了《大夏河水上北塬》,鲁拓记录了部分的平弦词曲。“文革”中文化站、俱乐部被取缔,艺人们受到摧残。1980年以后,由州文工团的康尚义、胡继贤编曲的《故事会》,将河州平弦用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搬上舞台,参加了省上汇演,扩大了影响,使古曲发出了心声。而如今,随着政府重视程度的加大,河州平弦正逐渐焕发生机。
    河州平弦最后一位老艺人
    作为河州平弦的唯一传承人,李永滋已过古稀之年。少时他就喜听弹唱、看演戏,习平弦全是受尕爷李荪生影响。李荪生原在宁夏做裁缝活,因身体不适,由李永滋的父亲接了回来,在临夏(今液压件厂靠南一个小巷道租了五六间房)住了下来。生活稳定后,李荪生重操三弦,拜在平弦高手罗良德门下。罗良德人称“通天教主”,三弦、板胡、琵琶、唢呐、琴,样样精通。近代,河州平弦曾流行一时。罗良德于城内开设“河州平弦自乐班茶园”,李荪生就在茶园演奏平弦。至今,李永滋仍记得自己第一次弹平弦的情景。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村上搞土革,尕爷李荪生被请来演唱。演毕来家时,李永滋见他身着麻合衫,进门把携带的板胡随手搁在板柜上。他便取过来拉着玩,尕爷问他说:“你这个爱拉不?”他回答说“爱拉”,“那我教你拉东方红,太阳升……”他一直拉到半夜就会了,在平弦这门艺术上特有灵性的他一学就会。此后,他开始学拉板胡了,俗话说得好“一窍透,百窍通”,一年后,又开始学秦腔了,再后学的就是平弦。李永滋回忆,那时候是生产合作社,社里抓得紧,出门要请假,为学平弦,他只要能抽出空就往城里跑,有时晚上住在李荪生家。吃得苦中苦,方学真本领。就这样,他的平弦技艺开始小有所成。
    李荪生逝世后,他拜师耿治天,耿治天与尕爷李荪生师出同门,都是多面手。时评“耿治天有秀音,李荪生有钢音”。耿治天常与人言:“荪生去了,剁去了我的一只胳臂。”耿治天爱喝两盅,为了能取到真经,李永滋有时灌上半斤酒送给老师喝。耿治天说不上工尺,教授时,李永滋就根据他弹压的手指刻上谱,回家偷闲练上几天,再跑去看耿治天弹,有时不对又改,硬是把《真武成圣》等几个杂调一句一句的学成了。在从师耿治天的这段时间里,他逐步掌握了唱腔曲牌《前岔》《述腔》《大字》《北宫》等30多个,并掌握了平弦的基本行腔规律和和声伴奏模式。
    “那时弹唱全凭大脑记,不像现在有录音机,学得容易”。梅花香自苦寒来,从20余岁开始学一直到40多岁,李永滋先后掌握了《画西厢》《宋江投明》《林冲夜奔》《玩月光》等传统曲目40多个。行家评李永滋三弦演奏,声音清脆响亮,犹如珍珠落玉盘;子弦的轻揉、长揉、强揉法的运用,把同一曲牌的不同情感表现得惟妙惟肖;扫音和弦和老弦的多次出现,使平弦的独特魅力扣人心扉。1959年李永滋参加了“甘肃省第一届群众文艺汇演”,表演了他自创节目《共产党比娘老子亲》,获得汇演优秀奖。采访时,他禁不住手指抚弦,弹唱起来,优美的弦音伴随着歌声,亲切、和谐。从半暗的小屋飞出在路边、在田野。
    共产党好比红太阳/照亮了全世界地方/美帝国主义是草上的霜/它不是太阳的对方/党的领导真英明/北塬人民有信心/清早就起身/为整社工作走一程。
    ……
    李永滋平生演唱的河州平弦多为受人欢迎的是历史名著、神话传说。分为大本、小本、小段或小点。大本有《皇姑出嫁》、《真武成圣》等,故事情节丰富曲折,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感人。小本有《宋江投明》、《百猿盗桃》、《灞桥挑袍》、《华容道》、《樵夫唱四季》、《十里亭》等,内容完整,主题鲜明。小段子或小点如《玩月光》、《叹十声》、《全家福》、《十不亲》等,唱词单纯,短小精悍,流传很广。
    传承保护不遗余力
    爱平弦,唱平弦,李永滋的一生就在河州平弦里起舞翻腾。同贤孝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弦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让这位老艺人非常痛心。为了不让河州平弦再度失传,1985年,我州文艺工作者抢救录音了李永滋曲目、曲牌、唱段50多件,其中约20件入选《中国曲艺音乐集称》。同时,他把保存的民国时期平弦《一号》唱本捐献给了文化部门。此唱本存有《莺莺饯行》《五更进兰房》等16篇清末民国初年的平弦唱词和《醉打蒋忠》的9篇鼓子唱段。据李永滋回忆,这样的唱本原有五六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省上来人要去了两本,剩下的在文革中散失了。
    而今,李永滋老艺人年过七十有六,衣钵已有传人。儿子李振国、女儿李振莲受其影响闲习平弦,也能弹两把;特别令他喜悦的是孙子李朝杰、李朝俊得其真传,李朝杰下弦能弹八成,平弦能弹二三成。他还收了侯尚达、郝成功、李春文等几个徒弟,徒弟们有时也来看望他,一句话平弦后继有人。在临夏县土桥镇三六九的集日,也仍有一伙老人会合于平弦老艺人李永滋的铺中,弹三弦、拉二胡、唱眉胡、奏平弦,老一辈人追寻的是昔日的记忆,今日的欢快;李永滋就是他们的核心,他们追求的“演唱之星”。
    李春文是临夏市文体局干部,十几岁时他就开始学习二胡、三弦、扬琴等乐器,2000年他拜师李永滋开始学习平弦、月弦等地方说唱艺术,后调到临夏市文体局工作。他积极参与创作平弦,创作了《樵子蹬高》、《华容道》等新段子,移植改编了《灞桥挑袍》、《渔樵耕读》。对老师的说唱技艺,他敬佩不已,认为是河州平弦上的泰山北斗。“老师带出了一批徒弟,为河州平弦传承保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李春文说。
    一方面是出于发自内心的喜爱,一方面也是为了继承老师把河州平弦发扬光大的志向,2005年,李春文牵头成立了河州曲艺演唱会,经常深入到文化茶园、田间地头、人家屋中参与表演。并将一些平弦曲目发布到土豆网等一些网站上,扩大河州平弦的影响力。现在河州曲艺演唱会发展爱好者十多人,大家积极参与河州平弦的演出活动,为平弦的传承保护默默出力。
    不过,对这样的发展现状,李春文等人并不满意,“河州平弦的土壤正在慢慢消失,渐渐成了曲高和寡的一门说唱艺术,这不利于传承保护。”
    “要让河州平弦再次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采访最后他这样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