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趣谈古琴对中国禅文化的影响(10)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筝是响泉”。苏东坡梦中了然谕其意,醒来识之。这天晚上到苏州,苏东坡准备等仲殊来访时即以诗出示,便挥毫书写,尚未写完,就见仲殊叩舷来见,惊叹不已,苏东坡便以赠之。从以上几事看出,苏东坡的僧人琴友不少,他们悟性极强,琴弹得很不错,和苏东坡交往多离不开古琴,苏东坡还与杭州僧人思聪交往甚密,思聪嗜琴善诗,与苏轼常一起弹琴唱和,苏东坡对古琴极有兴趣,文与可家藏一珍贵古琴,苏东坡特为之作铭;王进叔亦蓄藏年代已久的古琴,苏东坡作《书王进叔所蓄琴》,亦见苏东坡对古琴的嗜好。有一次,苏东坡和纪枉道久别重逢,令其侍者弹琴数曲,拂历铿然,正如若人之语也,苏东坡兴趣盎然,作了一首偈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偈诗论及音乐的哲理,表达了苏东坡琴学观点,即琴声为心声,琴声不在琴,亦不在指,而在心矣。苏东坡的古琴美学思想在他的诗文中多有体现,《舟中听大人弹琴》云:“弹琴江浦夜漏永,敛衽窃听独激昂。松风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珰。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年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徽音淡弄息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情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阑更请弹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