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意之深微的内在联系。不难看出,中国琴学是一种融人文中的道德、礼仪、理教、尚俗……与宇宙天地间的山川、河流、风雨雷电……为一体,融天声、地声、人声与三尺琴面为一体的一种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体。琴乐是人精神世界的抽象思维,因此,琴乐离不开天地自然界各种节气、风雨雷电、阴睛变化对人感官的各种作用和刺激,无此作用和刺激,也绝不会产生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种种人的精神情绪不断变化波动。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情景合一”分别是一种哲学境界,渗透到琴学中,这些境界又呈现了带有十分抽象色彩的种种艺术境界。明代徐青山在其《奚谷山琴况》中对和、静、远、古、淡、恬、逸、雅、丽、彩、亮、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音声美学和操弄意念的论述来看,如其“和况”所述: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倘恍;暑可变也,虚堂凝雪;寒可回也,草阁流春。这种统山、水、寒、暑、天地自然的博大变化,一揽于琴乐演奏意境的追求之中的意念,不能不说是“天人合一”、“情景合一”这一传统哲学思想在琴学操弄境界中的明显体现,其中借寒暑变幻来升华演奏者的演奏意态,并自如地驾驭那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哲理,这就更把操弄琴乐的人及与这意合的山、水、寒、暑用意深微地融合为“一”。毋庸置疑,“和”况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美的准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意境之说,相宜合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恬”况所说:诸声淡,则无味,琴声淡则益有味。味者何?恬是已。味从气出,故恬也。夫恬不易生,淡不易至,唯操至妙来则可淡,淡至妙来则生恬,……故于兴到而不自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不味而味,则为水中之乳泉,不馥而馥,则为蕊中之兰苣。“淡”、“恬”二者以“妙”暗合,所谓“至妙”,是一种精深致微的内涵,无以言状的演奏意态,是一种气度安然莫测的神秒,靠这种神妙来净滤操弄者中和的气度,使琴乐的演奏达到那种声律有节,气韵有度,高洁沁心的艺术境界。人必具超逸之品,故发越逸之音。……雍容平淡,故当先养其琴度……则形神并洁,逸气渐来,临缓则将舒缓而多韵、处急则犹运急而不乖。与其它诸况联系,所谓“人必具超逸之品,故发超逸之音”的含义应该是演奏的人要使琴乐产生出那种高洁逸远的超凡之音,净化之乐,就务必先具备那种超逸高洁的品格,淡泊宁静的气度,还得深知指、弦、音、意的音理,具性情中和、调气静神的功夫,以及与山相映发,与水相涵濡的意态。从古琴艺术层面分析,如果说:“天人合一”、“情景合一”是一个带有十分抽象色彩的哲学观念和艺术境界的话,那么“知行合一”则似乎更侧重于体用关系。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即,它要求人们对诸事物不仅应知、而且应行这种“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始终。在中国悠久的琴学传统中,那些将创作、操弄、斫琴、琴论兼集于琴家一身的风习,更值得人们去悉心体味,这种风习对数千年的琴学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试想,郭楚望若无深厚的指弦功夫,娴熟的制曲技能,那么,其立意深远,结构严谨,跌宕起伏的传世之作《潇湘水云》将何以产生?试想,苏轼若没有相当的操弄阅历和对古琴的音声的长期品味,那么,不论他怎样去精心地剖修唐琴槽腹,也无法体察出纳音聚韵的奥秘;沈括若不进行多次地斫制或监制实践,谅他无论以怎样的天才,也绝难以体察、领悟出那种轻、松、脆、滑的风古良材在斫琴中的妙用。从这种意义去推理,历代琴家中不少的文人、学士乃至王侯们的斫琴嗜好绝非只是一种简单的功利行业,也绝非只是一种以出于单纯兴趣的偏爱,而是动机十分明确地履行着“知行相须”的体用过程。试想,若没有对操弄、创作、琴论兼备一身,互为作用的综合体味,蔡邕也绝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琴曲创作、斫琴、琴论这诸项相关密切的领域内去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琴学中那些奇、古、润、透、静、匀、清、芳,四善,四虚等对音声品质精到的审美总结,以及浩瀚的琴论、典籍,将成为无源之水;没有历代琴家的操弄、创作、斫琴、琴论这诸项相关密切的领域内去进行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一长期的体用过程,那种长期为经验所证明,决定音声类型的“唐圆宋扁”和琴书中大量斫琴制度的记载,亦均将成为无本之木。唐代琴家司马承桢曾为琴立传,在《素琴传》中这样的描述道:桐琴,字清素,是临海桐柏山灵墟的优质树木制作的,这种树木的先祖自开天辟地之初,就禀承了角星的精华,内含少阳的灵气,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在崇山峻岭中挺拔而出,得水石灵秀的滋养,培育出清高的品性,树干长得端正秀丽,树叶扶疏,在幽隐的地方牢牢地扎下根,和其他树木杂处在一块,经历了亿万年,没有人能知晓,只有凤凰跟她在一起,栖息在她的枝上。她长得出奇的茂盛,旁生出的小树也颇灵秀,子子孙孙越传越远,聚集在鲁郡峄山的南坡,逐渐繁衍和扩散,差不多遍布各个山岳。既是因为接受了大地的生气,也因为自身材质奇异故尔,制成“云和”、“空桑”,在冬夏各有不同的奏法,“绕梁”、“焦尾”世代都发出奇美的琴音。清素是用如此灵气逸出的绝佳材料制成的音调高古,都是方外地之音,琴韵传送丘中,正像可以表达心声的语言只有从幽谷的兰草得到真意,岁寒时的节操只有在寒风中的劲松才能保全贞洁。如此美琴,自然堪称品位最高的乐器。 在中国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世人信奉崇敬的人类始祖,如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几乎都与琴有不解之缘,传说,伏羲坐在方坛上面,听了八方风的声气,就制定了音律,为了谐调八音,使它们都互相和合,想得到能够吕律完备的乐器,就砍伐峄山孤生独长的梧桐,按阴阳大道,制作成一种古雅的乐器,称之为琴。琴,是禁的意思,用来禁止淫邪放纵的感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