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乐,凝聚着中国人最深层次的民族记忆,饱含着最具民族特色的古朴、典雅的传统美学追求,它的现状如何?出路又在何方? 汉乐传人罗九香 核心提示:在流行“读经”、“穿汉服”、“龙图腾”的今天,人们可能不知道有一种传承了从魏晋到明清古韵遗风的“中州古调”、“汉皋旧谱”,至今仍在广东梅州地区流传。凤凰卫视杨锦麟主持的《有报天天读》,节目中的背景古筝曲就是这种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中原古乐——广东汉乐的代表曲目《昭君怨》。对于有幸聆听到这些“太古元音”的人们来说,应该要感谢千百年来不断南徙的客家人,是他们把一段段起源于中原宫廷音乐的悠久旋律,融入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和世俗生活,使之得以保留下来,更要感谢一位对汉乐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的老人,他就是著名客家筝演奏大师罗九香。 在中国五大古筝流派(山东、河南、潮州、客家、浙江)中,广东占据了其二。罗九香凭借一触即颤的按颤功夫,出神入化的滑音技巧,随情而发的演奏气度,铿锵有力的发音功底,被誉为客家筝派最重要的典型代表。2001年,罗九香的名字与刘天华、阿炳,一起被收入国际公认的音乐权威辞典《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在其悉心培养下,罗九香有不少学生已成为今日筝界之栋梁,如中央音乐学院的史兆元、中国音乐学院的李婉芬、上海音乐学院的何宝泉、广州星海音乐学院的陈安华等等。 今年是罗九香大师诞辰105周年,而昨天(6月9日)则是先生的忌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邀请他的次子罗洁中先生,为读者回顾罗九香先生坎坷不平的从**路,讲述其不为人知的人生悲欢。而另一方面,罗九香先生毕尽一生痴爱的广东汉乐去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广东三大民间音乐之一,广东汉乐凝聚着中国人最深层次的民族记忆,饱含着最具民族特色的古朴、典雅的传统美学追求,它的现状如何、出路又在何方?如何打造汉乐这个品牌?值得人们共同关注。 专访:痴迷成大师——次子罗洁中忆罗九香 ■人物档案: 罗九香,广东省大埔县人。1902年6月19日出生于大埔县石云区枫朗乡。1978年6月9日因肺病抢救无效在家乡逝世,终年76岁。著名客家筝演奏家、教育家。擅长客家筝、三弦、椰胡等多种民间乐器演奏。一生从事民间音乐的演奏和教学活动,有“太古元音遗韵”之誉。为此,罗九香常以“儒家乐派”自称,在广东潮梅及东南亚一带地区享有极高声望。民间有“南派筝王”之美称。 学琴的传奇经历 曾被斥不务正业 [讲述背景]罗九香出身于商贾家庭。其父罗告蒙经营酱油生意,生有五男四女,罗九香排行第七,是男孩中最小的,甚得其父爱抚,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1921年毕业于潮州最高学府——潮州金山中学。1925年,他师随有“乐圣”之誉的何育斋先生学习古筝和民间音乐。从上世纪30年代起,他醉心于民间音乐的演奏活动,在大埔家乡,常与乐为伴;在汕头,他是“公益社”、“以成社”等儒乐社团的常客;在广州,从不放弃与乡亲乐友“和弦子”。抗日战争时期,他避居回乡,仍钻研筝艺不辍。 记者:关于您父亲学筝的经历,坊间一直传说,在他21岁时在家乡广德学校任教期间,常常见到一位肩背古筝走街穿巷的盲人琴师,后来盲人先生成为他的启蒙老师。真是这样么? 罗洁中:呵呵,我们罗家人也一直纳闷这种说法究竟是怎么传出去的。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盲人琴师肯定不是我父亲的启蒙老师,因为他学筝绝对不是20岁后才开始。我们家乡大埔,有“汉乐之乡”之誉,他自小已受汉乐熏陶,跟着族兄、古筝好手罗仙俦学古筝,又常参加乡间合奏聚会,古筝、三弦、椰胡各种乐器样样都会。不过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何育斋。1930年,何育斋在广州成立“潮梅音乐社”,为文化人、音乐人提供聚会、交流切磋技艺的场所。他经常参加音乐社的演奏活动,不断钻研,成了何育斋的重要传人,也在此结识了戏剧家欧阳予倩、文艺评论家林默涵、古琴高手杨新伦等名流和同道中人。 记者:还有种说法,称您父亲是因为痴迷音乐而放弃了仕途。 罗洁中:真是这样。回想我父亲这一生,他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艺术的由衷热爱和全身心投入。20年代、30年代他从事的职业现在看来都是“金饭碗”、“肥缺”啊!你看他先后任过广东省财政厅办事员(他舅父时任财政厅长)、广州土地局登记员、汕头防务庶务员、广东省建设厅东路行车管理处罗浮站站长、广州市警察局文书等职。但我父亲对于赖以生活的工作却并不在乎。这些工作时断时续,或者一年半载,或者二、三个月,失业也是常事。家里的长辈经常斥责他辜负了光宗耀祖的期望,“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但他对音乐的追求,依然是矢志不移,甘守清贫。 专业生涯:在文革中继续弹琴 [讲述背景]1954年,经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推荐,罗九香进入大埔县“民声汉剧团”(“广东汉剧团”前身)任筝、三弦演奏员。1956年,他随广东代表团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周的演出,这是客家汉乐第一次公开向全国音乐界演出。在随后的古筝观摩交流会上,他弹奏的《出水莲》、《将军令》倾倒全国同行。欧阳予倩赞道:“神功至极,匠心独具,堪称岭南一绝!” 记者:普遍认为,1956年是您父亲一生最重要的事业转折点,您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当时感觉到这次演出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罗洁中:有人说,如果没有1956年的进京演出,罗九香就难以为人所知,继而走上全国音乐高校的教席,客家筝派的发展要推后几十年!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一年的演出非常轰动,对于我父亲来说,不仅第一次见识到京城文艺界的场面和气派,而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令他大受鼓舞的同时,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以前他喜爱音乐,基本上是“自娱自乐”的封闭状态,可以说是一种业余性质的自我陶醉,但这次演出使他一下子眼界打开了。他回来后好几次跟我们说,客家音乐经历了几百年没有失传,说明人民喜爱它。今天传到自己手中,应该有责任把它传下去。也正是通过这次演出,让全国音乐界认识了广东有个罗九香,才有后来他应邀到天津音乐学院和广州音乐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