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被中断的新疆音乐采风之旅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南方周末 佚名 参加讨论

    朱哲琴的音乐采风小组7月7日深夜到达喀什。
    一到旅店,灰狼乐队的主唱艾斯卡尔,赶紧给家人打电话。艾斯卡尔从电话里得知,家里人已经接到了政府通知,为了他们的人身安全,暂时不要外出。前一天,给朱哲琴开了几天车的维族司机已经辞工,赶回了乌鲁木齐。
    朱哲琴和她的音乐采风小组在喀什呆了3天。他们一直在犹豫,是否按原计划继续南疆的采风。
    “妹妹,你不要忘了我”
    6月29日,朱哲琴在上海参加完南方周末报社等举办的“完美·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后,开始了新疆采风之旅———这是一套完整的采风计划,到上海前,她刚刚结束了在西藏的采风。
    抵达乌鲁木齐后,新疆电视台的刘湘晨给他们设计了行程,这个行程和目的上报给了新疆文化厅,很快就获得了官方认可———新疆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对民间文化有清晰的调查和备案。
    7月1日,朱哲琴一行抵达吐鲁番,那里的鲁克沁镇是吐鲁番木卡姆的集中地。木卡姆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源自西域音乐中的《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伊州乐》、《于田乐》等音乐传统,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每一部又由大乃格曼(大曲)、达斯坦(叙事诗)和麦西热甫(民间歌舞)三大部分结构,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二十多个小时。
    不久,他们回到乌鲁木齐,往西到了博州的精河县,在那里录到了与内蒙古不一样的蒙古长调,朱哲琴说:“虽然唱的也是蒙古族长诗《江格尔》,但它和内蒙的不一样,有一种颤音。”录制是在清澈如镜的赛里木湖边进行的,蓝天白云下,遍地牛羊。四十多岁的蒙古长调传承人浦·巴达骑马过来。他唱了一会儿《江格尔》———一首讲述蒙古族英雄歌曲,天上一朵白云飘了过来,据说,此人每次演唱天都会下雨。
    走的时候,浦·巴达恋恋不舍地对朱哲琴说:“妹妹,你不要忘了我。”由赛里木湖出发赶到了伊犁,那边是哈萨克族生活的区域,朱哲琴他们采访了哈萨克歌手库尔曼江·孜克热亚,他是“哈萨克六十二阔恩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在是新疆伊犁州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库尔曼江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他穿上了新疆服饰,抱着哈萨克族的弹拨乐器冬不拉,将琴斜置于怀中,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放声歌唱。在继承前辈的演奏演唱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摸索,库尔曼江结合现代音乐,创作了《雏翅》、《鸟翅》、《风暴》、《心声》等作品。为让极富特色的哈萨克族音乐得到推广和传承,他深入到偏远的山区,走家串户从民间收集了一千多首冬布拉演奏曲目。
    库尔曼江不但弹得好,嗓音也好。他唱的《两匹棕红马》,记录了草原上的一对情侣,相隔百里难得一见,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但终因家人反对而未成眷属的故事。小伙子只能把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寄于忧伤的歌曲中。
    库尔曼江对录音的效果要求极高,他自弹自唱的《致贾范儿将》,因为嫌自己的情感没有到最佳状态,这首歌反复录了四遍,一直录到凌晨三点。
    7月4日,朱哲琴一行从伊犁赶到了阿克苏,在那里他们录制了刀郎木卡姆。参加演出录制的都是七十岁以上的大胡子老头,他们是刀郎木卡姆演出团体里年龄最大的演奏团体,还创下过吉尼斯纪录。
    录完刀郎木卡姆,在准备去阿合奇的路上,朱哲琴他们听说了7月5日乌鲁木齐发生的骚乱。
    “刚开始还可以发短信、上网,最后只能打电话。我们只知道那边出了事了,但是不知道出了多大的事。”负责给朱哲琴采风之旅拍摄纪录片的导演谢萌说。按照原来的计划,他们应该到阿合奇采录一个八十多岁的说书老艺人。
    到了阿合奇,他们得知骚乱的形势更加紧张,就取消阿合奇的工作安排,直接去喀什:“喀什是个大地方,如果局势稳定,我们可以继续开展工作,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就从喀什回北京。”
    “只有在和平的土地上,才能歌唱舞蹈”
    采风小组是7月7日深夜到达喀什的。
    一到旅店,给朱哲琴音乐采风小组当向导的灰狼乐队主唱艾斯卡尔,赶紧给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家人打电话。
    艾斯卡尔是在北京发展的维吾尔族歌手,得知朱哲琴要进行新疆民族音乐采风,他自告奋勇地当导游,把认识的维吾尔音乐人都介绍给她。
    艾斯卡尔从电话里得知,家人已经接到了政府通知,为了人身安全,暂时不要外出。前一天,给朱哲琴开了几天车的维族司机已经辞工,赶回了乌鲁木齐,他担心家人的安危,不肯再往前走。
    朱哲琴和她的采风小组在喀什呆了3天。他们一直在犹豫,是否按照原计划,继续南疆音乐采风之旅。
    朱哲琴穿上了桔色有异国风情的连衣裙,同行的摄影师肖全穿上尼泊尔特色的衣服,“很勇敢地上了街了”,谢萌说。
    带路的维族导游说,朱哲琴他们是这几天惟一的一批游客。
    进入老城,满眼都是黄泥房子,四方砖铺成的道路,妇女们穿着彩色长袍,戴着头巾,坐在墙角聊天,怀中抱着婴儿。随意走进一家铺里,有的人忙着在炉火上熬糖浆;有的人叼着烟斗在做陶器,做馕的师傅忙着在刚出炉的馕上印传统花纹。“随便推开一家的门,虽然语言不通,在导游的介绍下,人家还是很热情,忙着倒茶端水,还给你吃哈密瓜。”谢萌说,看着小孩在吊床上睡觉,白胡子的老人安详抽旱烟,他们原来的紧张感也都没了。
    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喀什的老城区也在拆迁、改造的过程中,成幢成幢的老房子在推土机下倒下,墙内精美的装饰孤零零地裸露在外面。艾斯卡尔穿了一件印着“拆”的T恤,请肖全帮他在废墟前拍照留念。
    当他们穿越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时,一个懂汉语的维族小伙提醒他们:“要走大街,千万不要走小巷。”暮色降临,他们开始感到紧张:街道两旁的许多店铺都关门了,就连他们住的宾馆外的饭店也关了门。
    喀什的下一站是莎车———十二木卡姆的起源地,古叶尔羌汗国的所在地。朱哲琴联系莎车的外宣部门,后来莎车外宣部门打来电话,为了安全,他们希望朱哲琴能够终止旅行。
    艾斯卡尔很失望,莎车是他的老家。
    在阿瓦提,朱哲琴问83岁的木卡姆传承人阿不都卡得尔·穆沙有什么心愿。老人说:“只有在和平的土地上,才能歌唱舞蹈。”朱哲琴感慨地说:“发生了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更加了解我们工作的重要性,从音乐艺术出发,去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10日,朱哲琴从喀什机场返回。(张英 俞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