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小洲流淌七弦琴音组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广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刘九生(右)与谢东笑(左)在琴坊交流斫琴的心得。斫琴者和弹琴者的相聚,注定惺惺相惜。
    
    荷叶田田,琴韵泠泠。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在小洲村弹奏岭南琴派经典代表作品《玉树临风》。
    古琴,又称瑶琴、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岭南水乡最后的小桥流水人家”——广州市小洲村里,有一群斫琴和弹琴的爱好者,他们师法古艺,默默地传承、推广着古琴文化……
    ●策划 张伟清 ●记者 杨勤 ●通讯员 竺君 摄影报道
    “一张琴,古人斫要三年,现代人借助先进设备最快也要大半年,工序太多太复杂,是急不来的。” 刘九生的方随琴坊隐没在小洲村的小巷子里。
    琴坊里既有木工用的锉、凿、刨等,也有现代的电锯、电刨。刘九生并不排斥运用现代机械,但一些常人看来可以用机器辅助的工序他却坚持用人工完成,“打磨漆面时,你一下一下地用手来回磨平,每一下都是有心的能量在里面。这才是手工艺的真正内涵,它承载着制作者的心念和个人信息。”
    古琴的长度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琴徽十三个,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龙池八寸,象征八面来风;凤沼四寸,象征四气应合;面板圆弧形、底板平整形,象征天圆地方;琴声的三类音色中,泛音飘逸、灵动,象征天的声音;按音委婉、细腻,象征人的声音;散音厚重、沉实,象征大地的声音……
    制作古琴的面板以放置了数百年的老杉木为上,一把古琴的完成需要慢工出细活,从木工到髹漆、制配件、上弦…… “你首先应该让自己慢下来。”刘九生对来琴坊体验做琴的人说,“慢才能静,静了才能去体会和分辨每一块木头的音色。把经过时间洗礼的木料发挥到最佳,就是合格的斫琴师。”
    “弹琴是与自己内心对话。”一位在七木琴社学琴的学员说,“我一直在找一件能相伴一辈子的东西,突然有一天我遇到了琴,我知道,嗯,就是它了!”
    七木琴社同样坐落在小洲村的古巷里。这座种满了爬藤植物的小楼不时传来阵阵琴声和掌声,这是来自广州市区、大学城的琴友们开展的古琴教学、雅集。
    “古琴是一门很科学的艺术,”专注于古琴音乐研究的谢东笑说,“从琴器的制作、发声原理,到琴的弹奏方式、琴谱的包容量乃至琴乐的源于生活事物的特性,无不蕴含着很多科学的、自然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