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古筝流派两人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何宝泉
    何宝泉1939年出生于中国天津,九岁时随已故中国民乐大师王殿玉学习二胡、古筝、笛子。十三岁以后专心功学古筝,先后师承山东筝派大师张为昭,河南筝派大师曹东扶、客家筝派大师罗九香以及赵玉斋、札木苏、王省吾、王巽之、林毛根等中国各大筝派名家。曾先后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古筝专业。1961年大学毕业后历任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导师。
    在三十余年古筝专业教学期间,何宝泉整理、编写了大量古筝乐谱和古筝教材,并从事制作工艺和乐器改革的研究。他培养了大批古筝专业教学、演奏及研究人才,曾多次出访新加坡、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举行音乐会及专题讲座。
    孙文妍
    孙文妍1940年出生于上海,是已故中国著名民族器乐演奏家孙裕德的女儿,其自幼深受民族音乐的熏陶。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筝专业,1959入上海音乐学院,师承浙江筝派大师王巽之,同时先后经过曹正、任清之、高自成、郭鹰、王省吾、林毛根等各派名家指点。1965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古筝专业教学工作至今。
    孙文妍与其夫何宝泉一起编著出版多本古筝演奏教程,撰写发表了近十篇论文。她曾先后赴日本、南斯拉夫、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演出、讲学和举办独奏音乐会、师生音乐会及讲学,并兼任上海国乐研究会负责人。
    易:各位听众,你们好!这一集,我们请来一位嘉宾何宝泉先生,他在“雨果古筝系列”里面对我们协助很大,在找寻失去的演奏家或者是确定曲目方面,出了非常多好的建议,今天让他亲自为我们讲解古筝艺术流派。
    何:中国古筝艺术从文献来看,最早就在《史记·李斯列传》这篇文章里面提到“击筑弹筝”,这是第一次出现“筝”字,李斯向秦始皇进见是公元前237年,这样看来古筝不会少于两千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历史当中,古筝也有兴、衰的时候。用现在中国划分时代的方法,1840年以前代表古代,1840年到1949年是近代,1949年后叫现代。古代的鼎盛时期是唐代,那个时期筝也流传到日本,元代的时候到了蒙古,后来南北朝到了越南,1840年以后,我们广东福建的同胞到南洋去,把古筝艺术带到了东南亚。中国古代的音乐是和舞蹈联系在一起的,唐代时盛行有歌词的“唐大曲”,之后有“宋词元曲”的说法,到明、清时,戏曲和曲艺逐渐兴起和发展,古筝也加入到乐队当中,这个乐器虽然起源于民间,后来到了宫廷,我觉得它的特点是能及时跟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所以它才几千年长盛不衰。在近百年当中,跟地方戏曲的结合,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方法、特点和曲目,也就是现在各个地方的筝艺流派。
    易:现在主要可以怎么分几个流派?
    何:根据我的体会,流派的分法很多,当然有人说,“茫茫九派流中国”是指毛泽东的诗词,这个“九”字是概数,不能用这个“九”字就一定说古筝有九派。我觉得如果要构成派,从艺术上应该这样考虑,一个是要有几十首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奏曲,都是自己独立存在的,而不是互相借用的;第二点有独特的演奏技法,我这个流派的技法是这样弹的,你是那么弹,但出来效果不一样;第三点是音色要求不一样,就像我们的语言一样,同样年龄同样性别的人音色不一样;第四点弦法变奏不一样,也就是工尺谱的骨干音相同,各个流派变法都不同,但都有一定的规律,不是随意的,这也是经过百年才形成的自己典型的特点,那么也就成为自己的风格。另外一方面还要有一批优秀的演奏家,这点也非常重要,就像京剧有梅派,关键有梅兰芳,如果没有梅兰芳,我觉得就没有梅派。古筝在唐代传到日本的“Koto”,传到高丽也就是现在朝鲜的“伽椰琴”,蒙古的“雅土特”都是古筝的姊妹乐器,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体系,就不需要再拉回到我们这边来划分了。我们一般说的流派是指汉族,我觉得现在比较成熟的,一个是山东、一个是河南、一个是广东客家、还有广东潮州、最后较晚形成的是浙江,这样五个地方的流派。另外方面,最近几年我们研究一些问题当中,有些很有名的演奏家和典型曲目,你说具体应归哪个地方流派呢?都勉为其难,那么我们最近起了个名叫“都市文化流派”。在大城市里,北京、上海是我们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摇蓝,从古筝来看,1929年魏子犹先生从河南到北京教古筝,他虽然是河南派,但他原来是一位县长,文化比较高,教了大家都知道的娄树华先生,后来教了扬州的史荫美先生,还有梁在平先生,他们弹奏的特点就是曲调来自民间,但文化修养很高,梁在平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求过学,香港陈蕾士先生是搞音乐学的,他虽然弹潮州筝,但他的起点并不是纯碎的民间音乐。现在家喻户晓的“渔舟唱晚”你说是哪一个地方流派的曲目?我觉得很难说。像梁在平先生弹的“寒鸦戏水”,因为他早期最喜欢古琴,所以他的筝有古琴的味道,你说是哪个流派?也很难说。我觉得除了现在形成那五个地方流派之外,应该加一个“都市文化流派”。
    ——山东筝艺
    山东筝派主要依托于山东琴书和山东吕剧,在音乐上增加了热情奔放,另外,他们传统用的是丝弦筝,需要左手按弦的幅度很大,不像钢丝筝动作小一些也能表达出效果,由于丝弦筝左手长期运用,形成重颤的特点。还有就是用真指甲演奏,不戴拨子,真指甲直接在人手上,所以指甲的运用是非常考究的,小关节的轮,除了勾、托、抹以外,还有挑、劈都用,这样在技法上很精美,演奏的曲目也深沉,热情奔放。大家都熟知的张为昭先生、赵玉斋先生、高自成先生、韩庭贵先生都是贺贺有名的山东筝派大师。“四段锦”、“汉宫秋月”都是典型曲目。
    易:你可以跟听众多介绍几首比较著名的山东筝曲吗?
    何:好的,山东筝曲分两大类,大板和小板,大板就是山东琴书和吕剧演出结束后的纯粹器乐曲,是六十八板体系,基本属于我们中国母曲“老六板”的变体。特点在于必须是六十八个重拍,八拍一句,共八句,第五句时再加四拍,形成这样一个规律。乐曲一般不进行旋律的变奏,只是重复演奏,第二遍用情绪和速度推动。小板是指民歌和曲艺的曲牌用古筝演奏,所以听起来很活泼,山东乡土气很浓,不受板数限制。山东筝曲有“汉宫秋月”、“美女思乡”、“四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