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李承贵寻找中国哲学研究新方向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哲学的未来方向一直是哲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也先后出现过多种各具智慧的见识。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举办题为“中国哲学研究之新方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此纪念该校哲学系创系六十周年、唐君毅先生百岁冥寿、新亚书院六十周年院庆纪念日。劳思光先生首先回顾了学界已有的各种观点,并将其归纳为三类:客观知识寻求之取向、传统价值重建之取向、德行实践引导之取向;在此基础上,劳先生又对唐君毅先生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提炼概括,探其微、抉其精;由此指出中国哲学的未来方向应该是:将中国哲学中的开放层次与其他哲学中的开放层次进行交流汇聚、互动激荡。
    关于中国哲学身份及其发展方向,刘笑敢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身份,即现代学术、民主文化、个人生命滋养、世界文化资源等;而作为现代学术的中国哲学实际上应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纯学术的、历史的、文本的、客观的取向;另一个方向是现代实践的、发展的、应用的取向。但两个方向目标、功能、方法、标准皆有不同,不应混淆。
    对于儒家“喜言善不喜言恶”的学术特点,早已成为中国哲学界的共识。郑宗义先生则认为,儒家实际上也是关注“恶”的,而唐君毅更是开拓了这一方向,因为唐君毅提出了“应加入摄入恶”的主张,这是唐君毅对儒家人性论的重大开拓。一般而言,孟子“扩充善端”与其“反身而诚”并无矛盾,因为孟子“求放心”就是为了“扩充善端”。但罗秉祥先生基于戴震对宋儒的批评,认为宋明儒“复其初”修养方法与孟子的“扩充善端”完全不同,后者更有利于美德品格的建立,而前者却是相反。
    在学术界,主儒家有平等观念者向来少之又少,而且常为人所诟病。高瑞泉先生别立新说,认为儒家平等观念可从三个向度去解释:儒家心性之学发展起来的“圣凡平等”及其所蕴涵的自尊;“民本”和反对贫富悬殊出发的经济平等倾向;“互补”或“对等”来解释或补充的等差关系。并认为,这种解释自身将成为儒家传统创造性转换性历史之一部分。
    冯耀明先生对流行的天人关系见解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过去所讲“天道性命相贯通”作为“天人合一”的基础是错误的,因为它是混淆了宇宙生化论和形上本体论而成的“天道论”、混淆了成德之教与本体之学而成的“心性论”,其后果则是:生化之源可混转为存有之本,超越本体可混化为超验规律,宇宙秩序可混同为道德秩序,自主心灵可混升为宇宙心灵。
    这次会议共收到英文论文25篇,英文主题报告基本上与中文报告场次平分秋色。由此我们真切感受到,关心中国哲学发展方向的不仅是中国学者,也有许多国外学者,甚至是国际上一流的中国哲学研究专家。这一方面体现了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哲学在现今世界哲学论坛上日益受到关注的地位。(李承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