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王旭拿什么来拯救中国书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TOM美术同盟 佚名 参加讨论

    谈论书法已经是一个很乏味的话题了。或许,书法在目前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这个罪孽滋生的世道,贫穷让书法家失去了理智,将自己仅有的二分地,让给了满身酒气的官人。书法,只能是点缀虚荣的插花罢了。
    当代没有书法家,是书法家的都活在可耻与无知的境地里。美院设书法专业,一本正经授业解惑,书协助人伦,守教化,外行入主书坛。整个书法界一片狼藉。有人说,让这些误人子弟的美院教授全部回家,撤除美院的书法专业,撤销书协这个“邪教”毒瘤,还书法一个原始生态,让其自生自灭,或许要比现在大家牛鬼蛇神来的正经。
    怎么能让人不觉得荒唐,如今的美院,画院,书协等机构,依旧承袭着中国封建社会艺术为官僚服务的残余,其余绪势不可挡,有冲天之势。所谓的博导、教授、博士,书协主席、顾问、理事、会员等等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官位机制和财富阶梯。启功和欧阳中石若不是所谓的博导,有谁会把钱顶在脑门上乞求他们的作品呢?他们二者的书法我在以前的文字里做过评价,启功的书法工整有余,但气韵丧失,更谈不上生动,这或许是当代书法界不懂得书法宗绘画“六法”的道理吧。欧阳中石纯粹是外行,一手败气的铁匠字,彰显中国书法的极端没落。尤为滑稽的是,张海入主中国书协,是世人蹂躏文化的不地道行径。就凭他的那手柴火把式,恐怕要将中国的文明卷宗全部坑儒了。依我之见,进美院和进书协等官僚机构谋生是可耻的,艺术家应该洁身自好。
    中国书法从清代末期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当代的书法家很盲目,也很愚昧。过分地追求金石是中国书法没落的根本原因。事实上,金石用笔是中国文人画的招牌,也是清代晚期中国写意花鸟画达到历史巅峰而将金石笔法推向一个高度,书法家顶礼膜拜的因果。书法的高度之所以反低于绘画,是文人画形成以后,书法家对写意真相的委曲。书家过分追求笔墨苍劲雄浑,苛求气韵生动,而失神态。其中,明末清初之徐渭、王铎等贤就是此类的典型代表。严格的说,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后的一位书法家。中国书法史的文明剧终于明代,并且,董其昌是将书法与绘画结合,而演绎书法宗绘画“六法”之巨匠,超越前人,后无来者。所以我说,当代书家,看不懂董其昌的字,就是书法和绘画的门外汉。
    绘画有南北宗派,书法也不例外。古体为北宗,今体为南宗,古之苍劲浑厚,今之秀润生动。这和中国画很相似。只不过,近世书法家对书法的理论高度不及绘画,而覆辙绘画的劣迹,南北宗派相斥,互相贬低。到头来书法依旧向北宗倾倒,而贬低南宗。这就像康有为批评赵孟頫、董其昌之秀媚一个道理。真相是,绘画自明文征明、唐寅至清末海派已经南北融合,而书法依旧我行我素,固执不堪。近现代至今,书法的主流仍然是写北贬南,自以为是。写北的不善南,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写南的不善北,有沈尹默等辈。道理是,古之雄浑苍劲,今之秀润生动,都是书法和绘画所宗的“六法”关键。所以,书家不识南北,其作品就不是东西了。今之诸家,如舒同、启功、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就是典型了。
    中国书协是扼杀中国书法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
    书协的意义,就是封建助人伦,守教化之残余,他好比一个“邪教”,吸收会员,进行洗脑,将书法家的理智囚禁起来,让他们的创作活动和广播体操一样,一个面目。现在的书协,就是张海一个人的书协,会员们只是充当供奉他们的“邪教徒”,可怜巴巴地对他们顶礼膜拜,还自大清高,一副正经相。用“邪教”来形容中国书协最恰当不过了。那些所谓的“名誉主席”,顾问、“主席”、理事等等都是官场失意的暴发户,双手不会写一个“八”字,端着文人的架子,仗着写过“大字报”的伎俩来变身文化人。这就有点指鹿为马了。数数中国书协从开始到现在,会写字的“主席”,理事们有几位呢?那么,不一夜暴富的又有几位呢?所以,书协对中国从事书法群体的鱼肉的极大的。他不仅是官僚等级森严的机构,而且是委曲正道的邪恶组织。他既没有真才实学教人信真,也没有真品格教人信理。一群外行,只顾着壮大自己的腰包,倡导一些牛鬼蛇神的伪学术,不撤销,有何存在之必要?
    中国书法之所以发展到如此邪恶的地步,与体制有关,与人们不学无术更有关。目前,书法家或者画家的眼界是极其狭窄的,不阅览古迹,不兼善书画理论,一味地临摹复制品是导致如今图腾崇拜(有学者戏称当代是“图形时代”)的恶果。一得阁加自来水,已经让中国的书法圈成为一片汪洋的沼泽地。(作者:王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