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文学滋养,笔墨生华——评析周振华书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国艺术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历代的书法大家,除书法盖世绝伦以外,文章也异常精彩。其实书法家与作家在综合素质上并无本质的差异,他们在历史长河里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声音是复合性的才艺体现,是多重性的精神交响。知名散文学家、诗人,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理事、昌平区文联主席周振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多重性的艺术家。
    2009年底,由北京市文联、北京文学社共同举办的“周振华《跪拜大地》散文作品集研讨会”上,与会的文联领导和著名文学评论家、编辑家、作家们对他这部散文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认为他这些散文作品取材准确、人物鲜活生动、情节脉络清晰、语言文字精湛,是他继《原野恋歌》《乡音乡情》两部散文集后的又一成功力作。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乡间俗俚生活的风韵情致和那古朴宽厚的乡土气息,读来使人觉得既亲切又感人至深。
    周振华不但是著名的作家,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近两年他的书法作品在多家媒体刊物上发表,使得人们对他在书艺上的探求略见一斑。其实在他的艺术世界里,文学和书法是兼收并进、相得益彰的。
    他以唐楷开蒙,勤学苦练,这无疑为他的书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及长,他对晋人的名碑法帖独有钟爱,尤喜东晋《爨宝子碑》,用功最勤。他用此笔意书写的联句和诗文,其结字端庄、朴厚古茂、用笔方峻、起收果断,如昆刀切玉、棱角分明,凝重中尽显峻利,雄强中又不乏隽美。他的行书取法《兰亭序》,字里行间充满了书卷气,温文尔雅,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近些年,他又上溯汉代碑碣与商周钟鼎大篆,尤以汉碑最有心得。他偏爱隶书是从汉碑的那种洋洋大观、宏大开阔、古朴凝重中找到了与其内在气质相符的契合点,进而深入挖掘,又不断拓展,从而形成了含蓄凝练、雍容大度、收放有致、在整体气象上亦古亦今的汉书风貌。观赏其隶书如见一个粗犷而又纳于言语的高原汉子,质朴中透着几分憨态。他能把拙与巧、俗与雅、古与今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会让人感觉突兀。他的这种对艺术的整体把握与整合能力不能不让人钦佩。我想这可能与他注重字外功的积累有着密切的关联吧。正如孔子所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唯如此,才能博采约取,厚积薄发,左右而逢其源。”
    作为昌平区文联主席的周振华,平素工作繁忙。然而工作之余,他或伏案著作,或奋笔疾书,可以说他的书法在相当程度上是汲取了文学的滋养,文、史、儒、道涉取广泛加之丰富的生活阅历、开阔的艺术眼界、坦然的处世态度,如此造就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具个性和审美内涵,也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审美取向。他学书注重的是从深层面上体悟,从规律入手,循序渐进。他的创作过程正像清人在《砚山斋杂说》记叙的那样:“黄鲁直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象,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与人之品藻。”这就是文化人的创作状态,挥毫运墨,直抒胸臆,想来周振华的创作也当在此状态中。相信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会走得更远,同时期待着他创作出更多更美的艺术作品以飨读者。(白俊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