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李毅峰李岚清同志篆刻作品解读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北方网-天津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前不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上,我们曾看到了岚清同志参展的4方印作,在场的印界同仁,都发自内心地赞赏他的正统印风。今年以来,他的篆刻作品又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天津财经大学展出,引起高校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广泛兴趣。作为我们心中非常尊敬的国家领导人,他曾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退休后,又继续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而耕耘着。特别是在对篆刻艺术的探索、研究和创作上,岚清同志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下面从篆刻艺术角度,对岚清同志的作品进行评析。
    1、有情、有理、有趣的书卷气。近代篆刻大家吴昌硕讲,篆刻创作要有“书卷清气,虚和秀整”,岚清同志的作品充分地体现了这个“书卷气”。4年来,他一直把“石言志”作为贯穿于创作的指导思想,他讲,“篆刻创作是从志趣、理念、情感入手”,有情、有趣、有理成为了他的作品具有“书卷气”的核心。我们知道,篆刻强调的是“金石气”,但“金石气”似乎更重视创作材质的美,而“书卷气”则更突出了创作的文化意味,这一点可以在他篆刻的内容上充分地显示。“游心印外”一印首先表明了岚清同志治印的目的更多地是放在了他对艺术与人生的感悟上,“象外之象”、“弦外之音”、“聊写胸中逸气”是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精神寄托的方式。岚清同志讲,他的篆刻多以闲章以托胸怀,鲜刻名章。像“科教兴国”一印,反映了老人家在教育战略上的思想;“振兴中华”一印,是在为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而刻,寄托了中国人民对过去的那一段屈辱历史的警醒,以及民族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海纳百川”一印,印文布局非常舒展,一如作者的心胸。还有更多有趣的印文,都彰显出岚清同志非凡的才智、阅历和学养,以及寓理于趣、寓情于趣的丰富的精神追求。
    “书卷气”还体现在岚清同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践行方面有很多独到而深刻的体验。比如,他在“篆刻心得十条”中讲“篆刻在师法秦汉的同时,要多研究清代印谱,因为清代在篆刻艺术上有重大发现和突破”。而其重大发现和突破正是清代印学家转益多师,吸收了各方面的文化成果所致,像当时的金石考古发现,古文字研究的深入,多种艺术语言及形式的介入,等等,都促使清代篆刻达到了由表信到表意的成熟,也促使清代篆刻具有深厚的文人气象。岚清同志恰恰抓住了这一成熟的艺术表现及文人气象,日日揣摩清人印谱,从中汲取创作文人气象中的人文情怀、精神趣味和文化内涵。像“中国奥运”,无论从篆法章法还是刀法上,都很好地把浙派重篆法的书写性的特征展现出来。“文人相亲”一印又参以黄牧甫的平正和率直,去除了圆朱文的流美柔弱,在丰富多变的形式中,彰显了强烈浓郁的理性味道。
    岚清同志抓住的“书卷气”,实际上是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汉字,以及汉字的表现核心——线,很好地利用了线的审美独立性,同时,也超越了篆刻以篆字表现的单一性。他把宋代版刻字、黑体美术字等不同字体也融入其有趣的印文中,辅以秦汉印刀法的古朴、厚重和大气,增加了篆刻艺术的文化深度和时代内涵。这也使岚清同志的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及风格特征,成就了他作品中有情、有趣、有理的书卷气。
    2、“江南老童生”的大化之境。岚清同志自谓以有趣和好玩为创作起始,并不急于循规蹈矩地按篆刻的规范刻。他说,在刻了二三十方印后,开始复归于对印谱的临摹,以及问道专家。实际上,岚清同志的创作之路,正应了艺术创作中从无法到有法的规律。我们都知道,岚清同志对音乐研究得很深,曾出版过几本音乐专著。对节奏的敏感把握,较好地体现在了他的篆刻用线上。汉字在篆法中的无限变化,操刀如笔的石上行走,铿锵抑扬的节奏,与音乐本无二至,所以,这种无法而法的创作暗合了创作的至高境界。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篆刻可称之为凝缩的音乐,把作者的情感压缩在了方寸之间,这使我们看到了篆刻艺术的万千气象,也从岚清同志的作品中领略到了何为大化之境。像“奠基中国”一印,采用的是黑体美术字,但岚清同志以汉满白文法处之,浑厚,古朴,一派天机。“石翁”一印,计白当黑,冲刀切刀并用,线条节奏深沉而流畅。“虎门”一印,用汉白文法,章法平稳而见灵动、线质工整而含遒劲,印面流露出一种静穆雄浑之气。还有像“江山如此多娇”,文字竖线居多,岚清同志在布局上似并未用心,但用刀如长枪大戟,势态自如,在浑穆中求灵动,朴拙中寓雄秀,达到了明董其昌讲的“大人相”的境地。岚清同志曾治“江南老童生”一印为号,寄托他的创作心态及生活态度。创作心态是指他于篆刻的重新操刀和从头学起;生活态度是指他要如“童生”一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热爱,要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得如有趣的篆刻一样多姿多彩,趣味横生,这使得他的作品渐入大化之境。
    因为岚清同志具备了深厚的印学修养,从事篆刻之始,就显示出游刃有余的境界。他不追求风格,但与一般的印家不同,在刻印的同时,他更注重在中国的印学,以及古文字学等方面下功夫。对于印学史上杂然纷呈的流派,岚清同志都能了然于胸;印学史上那些篆刻大家,都成为他转益多师的楷模。岚清同志之印,就展览及其著作中所见,就有古玺、汉印、圆朱文、瓦当文、宋刻版等文印,由此可以窥见岚清同志文字学修养之厚。印学史上,有的人擅长细腻精致的工稳风格,有的人擅长不衫不褛的写意风格,岚清同志能够兼顾二者,且又能达到自然率真、古朴雄浑的较高水平。岚清同志篆刻的路子很宽,正是他不拘于法、法外求变的创作意识及复归于朴的大化境界所致。读他的印,和谐、包容,从平淡中油然而生出无限的崇高,对艺术,也是对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