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未名文丛”第一辑。也正是对史学和文学的偏好,为先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修养,笔下每一个字都融入了传统的积淀和对历史、艺术的深刻理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生淡泊、谦和,如其自身所言,以学养德,深厚的“涵养”和道德修养通过笔端流泄于世。先生至谦,淡名利,对学生提携奖掖,关怀备至,他无门派之间,后学者无论是否是他的学生,凡有所求,他都积极回应;有问题者,不惜费时费力,予以解答;求为其书写序者,他欣然命笔。 “人书俱老”,八六高龄的先生去年右腿骨折之后确实愈加老矣,但早起读书写字的习惯一直没变。而提笔写字的时候,先生铺纸研墨,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老叟的神态。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即将结束,先生欣然提笔,为我们写下了“神来挥毫,兴至赋诗”八个字,让我们有幸一睹先生挥毫泼墨的神韵。 “书如蛟龙,品如璞玉”,为书为人,先生德艺双馨;“神来挥毫,兴致赋诗”,一支软毫,一方砚台,一张宣纸,先生说,自己颐养天年,自得其乐。事实上,已过耋耄之年的先生仍活跃在书法艺术的领域里,身体力行地努力培养新人,不时地到全国各地传授和弘扬书艺。“他闲不下来,他喜欢,还能做些事情,还能写写字,他高兴。”老伴张老师理了理坐在轮椅上的先生的衣角,轻轻地说。(潘聪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