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的石刻“钓台”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海山奇观”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摄 海南的摩崖石刻,虽然年代较晚,遗存的也不多,但仍然具有珍贵之处,对研究海南岛的历史文化和书法艺术,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海南大学的周伟民教授就海南摩崖石刻对补充历史记载,证明史料真伪的作用,以及它们自身的艺术价值,进行了一番评说。 石刻精品弥足珍贵 在海南已发现的摩崖石刻中,周伟民教授列举了一些精品,如万宁市东山岭上的“华封岩”石刻,诞生于北宋宣和四年,即1122年,是海南岛最早的摩崖石刻,它与“地拔奇观”“小瀛洲”“青云路”和“雄峙南天”等石刻形成组群,都是研究宋代宗教的珍贵资料。 南宋吉阳知军毛奎题刻的三亚大小洞天石刻群,介绍了发现大小洞天的始末,把当时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刻石来告诉后来游人;这些摩崖石刻精品处在浩瀚南海边的南山幽谷之中,可谓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在三亚荔枝沟“落笔洞”内,那些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题写赞美落笔洞的摩崖石刻,显现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补充史阙 辨别旧说讹误 周伟民认为,摩崖石刻是彰显海南历史的不可替代的第一手资料,它们可以起到帮助考证和补充史阙,以及辨别旧说讹误之处的作用。 譬如,乐东尖峰岭的元代摩崖石刻“大元军马下营”,就明白地告诉后人元军在至元三十一年到尖峰岭镇压黎民的史事。但是,这一事件在《元史》中没有记载,就是领兵作战的都元帅朱斌的传记中也没有记录,而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则写到这一剿黎事件。“大元军马下营”石刻的内容刚好与顾炎武的记述吻合,共同补充了一段历史。 此外,《清史稿》的《德宗纪》中没有冯子材在光绪年间到五指山地区剿黎和抚黎的记载,即使是《冯子材传》中,也只是简单说到“十三年讨平琼州黎匪”。而分布在五指山一带的摩崖石刻,则真实而又生动地保留着冯子材军队平黎的史实。 山景书艺完美交融 周伟民教授对万宁东山岭的摩崖石刻群评价甚高,认为那是宋代以来书法艺术的宝库,近50处石刻,展现了海南书法艺术的古老历史文化。 笔法苍劲、神韵足生的“华封岩”,用笔劲挺、奇浑神秀的“天开古洞”“东山耸翠”“南天斗宿”“天造地设”“海南第一山”,端庄敦实而不是飘逸灵动的“云壁凌霄”“奇甸岱宗”“洞天福地”和“去思”等摩崖石刻,使得东山岭山景和书艺融为一体,美仑美奂。 周伟民说:“东山岭上摩崖石刻林立,集书法、文学艺术于一体,与自然山色融合无间,不啻为一个露天的书法艺术展览馆,是海南岛上自宋以来艺术活动表征之一斑。这些石刻已绵延了数千年之久,其艺术生命还将延续下去。”(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张玉洁 特约记者 尹秋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