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如下: 问:李先生,您好。“张海书法展”即将在北京开幕,他的书法精选等两本新书也刚刚出版,这两件事引起了书法界的广泛关注。现向您提几个问题,请您谈一谈张海的书法艺术.张海先生成名很早,从1974年起,他的书法作品就不断的在各种重要展览会,各类专业报刊上发表,我们研究张海先生对书法艺术几十年来的探索之路,总的感觉是他不断在变,隔一段时间,都会拿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这种不断地变化出新,意味着对过去不断扬弃,这对于一个成名艺术家来说,是得还是失? 答: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抓到了张海书法创作的重要特征,同时也触及到了艺术创作中较为深刻的问题。变与不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相支援。从宏观上讲,变是根本的,就如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永恒的一样。康有为说:“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变化是全于宇宙万物总的规律的。康有为又说:“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他强调艺术的不断探索,反对株守古人,重复自我。但变与不变又是相对的。期间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如果停留一个个局部去观察这变化的过程,就会发现这变的过程是由许多相对不变所连接成的。 以此来关照张海先生的书法,总体上看,就自身发展而言,在三十年间其书法创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出新的过程:从与其他书家横身比较中去看,则明显表现着其风格恒定与表现语言的独特性,尽管其作品样式在不断变化,而其中的风格主线一直贯穿始终。再从他每一个阶段的创作中看,却有一个时段的相对恒定,一种形式的自完自足。张海早期的成名之作,是那种隽美,文雅,具有明显汉碑意味的隶书,以成熟完美的作品风格展示给世人,给书法界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个时期的相对不变。后来他糅汉碑,汉简乃至行草书笔意创立了不同于古又不同于时人的“草隶”,打破了原来隶书样式的不变与完善,得到了新的不变与完美。又如他的行草书,早期作品是带有魏碑帖,酣畅笔墨,渐渐打破了既成样式,在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拿出了自己的小字行草书,以其连绵不断的笔意与清刚雅健的风格,成为得到最高选票的获奖作品,又完成了新一个时期的不变与完美。此后,他在行草书方面又作过许多探索,如一笔草的形式等,在这不断探索变化之中,渐渐积淀成了张海用笔雄健恣肆,气息刚健沉稳的行草书风格。 张海书法不着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不变者,整体看是其一贯之的风格基调,具体看是不同时期相对稳定的形式特点:变者,是数十年不断探索求新变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张扬。其不变之处,展示着一个著名书法艺术家的在成熟与自信:其不断新变,则表现出作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说其不变体现了张海书法艺术厚重的单质音质,那么其变则展示了其书法表现宽阔的音域。 问:刚才您谈到,张海先生几十年的书法创作过程中,尽管其作品样式不断变化出新,但其中有着一以贯之的风格主调,希望您就张海的书法风格作进一步的描述分析。 答:风格是一种审美感觉,不是物质形态的,只可意会而难以言状,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其风格特征凸现出来。总的感觉,张海书法体现着和种健美,体现着一种正大气象,一种时代的阳刚之气。这种美与明清以来方人士夫所追求的金石书卷之气不同,所谓的书卷气,其思想基础是儒家的中庸观,表现着不激不厉,中正冲和之美,追求的是“萧散处有林下风”的味道而张海的书法是以淋漓自然的笔墨为表现,笔下驰骋纵横,生辣雄健,而感觉上又是可赏可会,可解可读,与读者之间有着艺术上的亲和力,如同老妪可解的白居易诗歌。文人所谓的金石气,追求斑驳古厚,用笔往往迟滞艰涩,意境往往隐晦幽深。而张海之创求与此迥然不同,他笔下表现的是“端庄杂流利,刚健含婀娜”的美,这种美不是那种“东晋士人,互相陶染”式的远离社会人群,而蕴含着一种“沛乎塞苍冥”的浩然之气。张海书法的健美胎息于浓厚的传统文化层里,生发于我们这个生机勃发的时代中,从汉代简牍,敦煌壁画,魏晋雕塑,一直到今天现代化建筑物挺拔明快的线条中,我们都可以说是与以颜真卿,邓石如到齐白石这一脉相契合的,这种健美与文人的“中正冲和”有距离,但这健美却是与老子所说的“自然之道”相通,与艺术创造的本源相通,与人心本性相通。 张海先生书法中表现出的健美,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张海长期生活的河南文化圈有着密切的关第,当然作者个人的气质秉赋在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中也发生着重要作用.基于健美这个审美主导,张每对书法历史的遗存有着独立的选择,其作品形式与相应的技法特点有着不同于时人又有别于古人的表现.总的来说,张海的书法表现着强烈的时代感,其艺术风格是健美,是阳刚大度之美,与时下一些作品以奇巧用地或以病态为美者形成鲜明反差.张海书法展示着一种明朗的情调和健康的创作心态,其表现出的美是沐海而出朝阳,而不是如火的骄阳;是阳光下秀发的青松,而不是盘郁的古松,更不是杨柳依依.这种美的情调使人娱悦,使人开朗。 问:从接受美学方面讲,艺术大概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是所谓的“雅”:一种是老百姓可解可读可亲的“下里巴人”,是所谓的“俗”:还有一种即“雅俗共赏”,表现出文人性与庶民性,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和谐统一。以上三种表现并开高下之分,只是不同的审美选择。以这三条类型来观照张海先生的书法艺术,您将作如何评说? 答:我想从艺术接受角度如此分类,未尝不可,从理论上讲,宏观地看,也确实存在着这种种特点。但一旦指向具体的作品,就不好作出绝对化的判断,一切都是相对的,比较之中的,此时之俗,成为彼时之雅;此地之俗,成为彼地之雅;此人眼中之俗,成为彼人眼中之雅。我们且不可机械地对张海的书法艺术作出非俗即雅,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 我们不可沿习过去习惯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其取法师承:张海书法是属于碑派,或是帖派?又不可用如此方法去分析其技法:张海书法用笔是中锋,或是非中锋?也不可这样去分析其审美品格,张海书法是致力表现文化内涵,或是以笔墨形式为上?是古典式的,或是现代式的?是可解可亲的“下里巴人”,或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用这种简单的归类方法,会使我们陷入片面性,不能全面,立体地对张海书法作品评价。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