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武威、居延。 胡琴、貂鼓、羌笛。 走石如斗,飞沙如潮,冷月如钩,白雪如银…… 我曾经好生向往! 中古诗人用苍凉的句子描绘过西北边陲的壮美,汉唐将士用热血挥写过戍边的豪迈。今天,当我们面对出自这片土地上的书法,西汉人墨写的简牍、地节、神爵、铭旌,只有激动。 散落在茫茫尘沙中的书法遗存究竟有多少,我们无法知道。就面世的东西来看,并非件件都是精品,但可以肯定,件件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子。史料中记载着萧何、史游、陈遵等西汉书法家和他们的书法活动,而他们竟片字不存。而我们从这些无名写手的墨迹中寻绎到了西汉书法的真实风貌。 随便拈出两件来看看吧! 其一,居延永光元年(前43)简。这是草写的隶书,后世称做“章草”。应急求速,任意涂抹,隶意的波磔犹存,说明它与隶书的承传关系。字之长短、欹正、大小,天然不齐;运笔疾涩轻重、浓淡枯润,合于天伦;结尾肥笔一拓直下,沉着痛快。旧说章草为汉章帝时所创,望文生意,谬种流传。当然也不能指责古人,他们没有我们这么幸运,只要看到这件简书,就不至于臆测妄说了。 其二,武威磨嘴子铭旌墨书,这是王莽时代的遗物,王莽改制,创立新朝,尽管昙花一现,但还是留下了一截实在的历史印痕。 时至汉代,篆书渐遭冷落,隶书成为主流书体。篆书只在汉隶碑额上才得一见,汉人的篆书墨迹实属珍罕。这件铭旌的书法与汉隶碑额篆书如出一辙,其笔画纵逸,婉转流宕,字形不拘大小、斜正。如果与始皇时代经典的小篆碑刻相比,这件铭旌无疑要自在得多。撤去了对称、均衡、比例等清规戒律,拂去了庄重威严、神圣等色彩,将笔墨的原初意味展示出来,这件铭旌的魅力正在于此。(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龙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