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张良勋在变化中攀登书法艺术高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合肥在线-江淮晨 佚名 参加讨论

    张良勋是继赖少其、李百忍之后第三届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可谓安徽书坛的领军人物,但他为人低调,不喜交际,以至于身为书协主席,却依然有很多人不认识他。虽然不善推销自己,但他的书法艺术和人格魅力一直为同道所尊敬。张良勋的身上有着一股浓浓的传统文人的情怀,他不仅对诗词书画均有精湛的功力,同时又远离俗尘的浮躁和喧嚣,以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在自己的书斋中潜心于书艺。对张良勋来说,书法是人生应有的一种修养,而不是一种邀名射利的手段。
    学书法就是一辈子的事
    张良勋1941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原徽省宿县)埇桥区,这里是文明全国的书法之乡,自小耳熏目染之下,张良勋对书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父亲就常常让他写春联,并对他说字就是脸面,“脸面不好怎么与人交往?”于是从描红、临帖到书法创作,张良勋狠下了一番苦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8年,张良勋考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即后来的安徽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学习书画,毕业后就从事美术创作和书籍插图。他的版画《丰收时节》、《乡村姐妹》同时参加了国庆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并赴欧、亚、非多国展出,实属罕见。但是他对书法的爱好始终没有放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重新致力于书法研究。从二王入手,上溯秦汉,下至宋元明清,尤其是对苏黄米蔡和赵子昂的书法用心钻研。张良勋说,临帖就是要临摹书法家的用笔习惯,一张贴至少要临二三年,到现在他还在不断临帖。他认为古人的书法精髓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人生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对他来说学书法就是一辈子的事。“写字一定要摒弃二俗:做作、草率。所有的大书法家都是大学问家,人生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技艺。”张良勋如是说。
    在变化中攀登艺术高峰
    虽然40余年来张良勋临碑读帖不辍,但是他更强调艺术的创新。他告诉记者,“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用最简单的元素进行搭配组合,产生最丰富的变化,来感染人的感官和心灵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贵在变化。”
    张良勋一直致力于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匠心创造,不断拓宽自我的书路,他的书风也经历了三次明显变化。他的前期书法以“二王”为根基,笔画圆劲,书风瘦硬峭拔;中期书法得汉隶章草笔意,以苏字为主要取法对象,书风以肉丰骨劲见长;近期书法则兼容多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面貌的书体和书风,表现出一个大书法家的追求和神采。业内公认他写得最好的行草书,就是他在充分吸收古今书法家长处的基础上,反复比较分析,辛勤探索尝试的结果。作为勤于探索的书法家,张良勋的未来还会变,在变化中发展提高,在变化中攀登更高的艺术高峰。
    本报记者 刁迎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