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即道士或信道之人外穿的一种特殊的长袍。道袍大致可分为大褂、戎衣、法衣、得罗、花衣、衲衣等六种,其形制皆为通裁制,上下通直、直领、右衽大襟、有大袖与窄袖之分,领口多有镶白或素色护领,肥大宽松,借寓隔断凡尘、包含乾坤之意。 根据《大明会典》中记载,“道士常服青”,指的是蓝色的大褂。大褂是最普通的一种道袍,是道教徒日常穿着的服装,大襟、长及膝或腿腕、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由于其色彩为蓝,具有着法天之意。得罗也是蓝色的,形制与大褂相类似,只是在袖子的宽度做了变化,比大褂的袖子更加宽大,是成为正式道人方可穿着的道袍,一般作为参加宗教活动时才穿着的礼服。而戎衣的袖子相较大褂与得罗更加宽大,黄色的服色,黄色属土,意喻化育万物,除此之外,还有着道化万物、参赞化育之意。戎衣色彩庄重,唯有受戒的道士才可以穿着。 法衣又称天仙洞衣,与大褂、得罗、戎衣的形制截然不同,是为对襟、长及小腿、无袖披、袖长随身,在袍服上用金银丝线绣以郁罗箫台、日月星辰、宝塔、八卦、仙鹤、麒麟等道教吉祥图样,一般在举行大型的斋醮科仪时高功法师才会穿着。法衣是为紫色,所谓“紫气东来”,道家尊崇紫色,紫色的道袍可以说是道袍中等级最高的,唐宋皇帝也曾给名道赐以紫色的道袍。花衣也属于法衣的一种,形制与法衣相同,道袍上亦有绣花图样,但相较法衣更简洁些,同样是在举行斋醮科仪时的服饰,为经师穿着,也有红色或黄色的花衣,是做一般道场时经师的服饰,又称为经衣。 清朝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写道:“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衲衣,又称衲头,是一种大襟、衣长及小腿、使用多层粗布缝制略显笨重的一种道袍,过去常是道士云游时穿着的道袍,由于需要在野外打坐,厚重的衣料可抵御风寒,如今已经非常少见,只有少数道士还保存着过去代代相传的衲衣。 后来随着社会审美与流行的变改,道袍的形制也发生了变化,不过也仅仅只是在衣身的长短、袖子的宽窄做文章,到明朝末年的时候,道袍的大袖甚为夸张,其衣短过膝、而袖拱手及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