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格古要论》
    
    中国传统著名工艺之一的汝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首,也是北宋历史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烧制于汝州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汝窑为魁”之美名。汝窑瓷器造型大多以古朴大方为主,以名贵的玛瑙为釉,色泽独特。自宋、元、明、清,宫廷以汝窑为用器,将其视作珍宝,能与商朝的彝、周朝的鼎相提并论,于是又有人戏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
    汝窑的历史
    纵观历史文化的起源,大多都是来自于繁华盛世的年代,汝窑也是如此。这时候的汝州人民在使用当地的你把制作陶器作为生活所使用的器皿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好火候,高温烧制出了与往常不同的陶器,这样的陶器表面光滑细腻而润泽,色彩迷人,甚是少见,这样的发现让汝州制作陶瓷的艺人们开始发挥自己无限的想法,在不断的摸索与改进下逐渐地烧制出了最初的汝窑。
    
    到了宋朝的时候,汝窑一跃成为了钧窑、官窑、哥窑、定窑五大名窑之首,享誉盛名,官府在汝州设置窑厂,其生产的汝窑主要上贡给皇室作为御用之物,若是有拣退的物件才允许被出售,所以在当时汝窑可谓是千金难求之物。到了北宋末年,金人举兵入侵,宋皇室被迫南迁,而因为兵灾战祸,盛极一时的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后世的元、明、清朝时候的窑厂工匠不断地试图重新恢复汝窑,但因为种种原因不得成功,汝窑从此失传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一直到一九八七年终于寻到了汝窑的遗址,长埋地底的汝窑才被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汝窑的特征
    
    作为中国青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标志,汝窑一直以来都以其精湛的工艺、秀美的造型与其素净优雅的风韵而获得众人的喜爱。
    由于汝窑的胎土中含有微量铜的元素,若是迎着光照看会看见其胎上泛出红色,胎色灰中带黄,被俗称为“香灰胎”。在釉色上,由于在宋朝的时候汝窑被皇室宫廷所垄断,于是在制作的成本上也是极尽奢华的,以玛瑙入釉,烧制出来的瓷器呈现出温润的天青、粉青、天蓝色,也有出现青绿、月白等釉色,由此而产生的釉面相当滋润糅合,如玉器般纯粹干净,釉面透着光泽,可窥见其中宛若晨星的稀疏气泡。汝窑触之润滑如绢,古朴而莹润,细腻如凝脂,可谓是“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
    
    早汝窑烧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高温焙烧时候的釉表缺陷,行话称其为“崩釉”,这种釉面的缺陷在汝窑匠人的手中却是摇身一变,通过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将其转换成为一种美妙而自然的开片装饰。通过工匠对开片的控制,汝窑釉面的开片细密精致,多呈斜裂开片,深深浅浅的相互交错交叠,犹如片片闪烁着银光的鱼鳞,又或是像蝉翼上细腻的纹理,充满着层次感。
    
    如今宋朝汝窑传世甚少,从开始到结束官汝窑不过烧造了二十年左右,由于被宫廷垄断,汝窑在民间流传很是少见,到了南宋已经成为了非常难得的珍宝,即便是到了清朝有仿制汝窑的作品出现,但始终还是不得宋朝汝窑的古雅大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