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汉服足衣中最古老的一种被称之为“木屐”,木屐简称作屐,是一种行走起来吱吱作响的两齿木底鞋,鞋底打四枚铁钉,使其更耐磨、防滑,常用于南方,多用于雨天行走,常见于隋唐以前。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鞋履中,相较其他鞋履木屐构造特别,通常是由三部分组合而成,作为木屐的基础,鞋底型的底板在木料的选择上有着一定的标准,以质地坚韧细密者为佳,古时称之为“木扁”,在木扁上钻有数个小孔,穿绳系之,是为绳带,其三则是屐齿,均设于木扁下,这便是最常见的木屐的模样了。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穿着木屐也有着不同的形制。晋朝时,男女木屐就有着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朝汉族女子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为了防止脚被带刺的杂草划伤,军队中也有穿着平底木屐的,后传入日本。
    
    中国古人穿着木屐历史悠久,宋代王禹有诗《游灵岩山·响屐廊》云:“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施绕廊行。可怜五相终死谏,谁记当时曳屐声”,写的就是战国时吴王夫差得到了勾践献上的美人西施,夫差爱重西施,西施喜舞,夫差便命人造了一条响屐廊。响屐廊,即是在长廊之下挖坑,埋入成排的陶缸,再铺上一层富有弹性的木板,西施心喜,穿着木屐于廊上翩翩起舞,倾了夫差的国。春秋战国时,穿屐者非常普遍,据传孔子当年也是穿着木屐的。魏晋南北朝时木屐盛行,这时候人们除了外出时穿着木屐,在家中也有穿着木屐的。南朝时永嘉太守谢灵运性喜山水,于是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可活动的齿屐,登山时刻卸下保持登山时的平衡,下山后再重新装上,这样的活络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宋朝后,由于女性崇尚缠足,木屐便逐渐地从女性足衣的历史中消逝,而男子却仍旧有穿着木屐的,但多用于下雨外出的天气,此后木屐在北方的使用越来越少,反倒在南方盛行了起来,甚至在清末出现了无屐齿的木屐,形制已如现今的拖鞋,木屐旧日风采不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