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风筝|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风筝最早起源于至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墨子耗费三年时间,使用木头制作成木鸟状,后传授予学生鲁班,鲁班根据墨子的设计与想法,改木用竹,将竹子劈开削细磨滑,再用火将其烤成弯曲状,做成喜鹊的模样,能在天空中飞翔三天,遂称其为木鹊。《渚宫旧事》中曾有关于鲁班木鹊的记载:“尝为木鸢,乘之以窥宋城”,可见风筝在当时在军事上的作用。
    公元前一九零年楚汉争霸,韩信利用风筝窥视计算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顺利攻打未央宫;垓下之战时,项羽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韩信使用牛皮风筝,在风筝上绑上竹笛,当风筝飞升上天时竹笛迎风嗡嗡作响,汉军大唱楚歌,击溃楚军士气;南朝时的侯景之乱,梁武帝遭侯景围困,梁武帝将诏令捆绑在风筝之中欲向外求援,可惜风筝被叛军击落,不久后城破,梁朝从此灭亡。
    
    随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坊间逐渐开始使用纸张制作风筝,于是风筝便又被称为纸鸢。而风筝从传递信息的工具逐渐转换成为民间户外活动时的有趣玩意,其中也度过了不短的岁月,宋朝周密便在《武林旧事》中提及:“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转变为有趣玩意后,风筝的模样也开始有了变化,但大多离不开飞鸟的形态,最初风筝的出现便是受到了飞鸟的启发。坊间百姓将对生活的向往、追求与期待凝聚成文字与绘画,细细描绘在风筝之上,于是风筝的图案或形态多是以喜庆、吉祥、如意等形式表现的,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麻姑献寿、四季平安等,无一不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延伸阅读:风筝的分类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