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昆剧代表作《牡丹亭》创作于一五九八年,全称《牡丹亭还魂记》,又名《还魂记》或《牡丹亭梦》,与《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字义仍,三十三岁时中进士,由于为人耿直敢言、不愿攀附权贵,被当时执掌朝政的张四维等人排挤。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被罢免返家,从此绝意仕途,以笔墨终老,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诗文戏曲,其中以《牡丹亭》最是著名,是继关汉卿之后又一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家。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戏曲家中相互交映的两颗明星。 《牡丹亭》中歌颂了一对年轻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在那个统治阶级对女性高度道德禁锢的年代,女子就如同笼中鸟被养在内院中,自小教导《内则》、《女训》这样具有道德框架的书,提倡女性贞洁守身。她们或许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城门,甚至没有见过墙外的风景,何其痛苦、何其不堪。 故事的女主人翁杜丽娘生于名门簪缨世家,从小接受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封建闺阁教育,她按照父亲想要的模样成长着,她稳重、矜持、温顺,是时下女子普遍相类的性子。但生活上的单调、束缚造成了她苦闷的情绪,也引起了她对现在的不满与怀疑。她对爱情的憧憬被《诗经》唤醒,她开始期待《诗经》中那种自由自在的爱情。 她在梦中遇到了一名书生名曰柳梦梅,柳梦梅手持半支垂柳向她求爱。这名梦中人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杜丽娘对爱情的一切期待,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让杜丽娘泥足深陷。情深意重的梦中人在现实根本无处可寻,杜丽娘从此日益消瘦,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杜丽娘请求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鬟春香将自己的花香沉于太湖,后其父升任,遂为其修建“梅花庵观”。 时过境迁,几年后,书生柳梦梅前往临安应试,路过梅花庵观便借宿在此,无意中拾到了杜丽娘的画像,竟发现画中的女子就是他梦中的佳人。当晚杜丽娘再次与柳梦梅相会,并且让柳梦梅掘墓开棺。柳梦梅揭开棺木,只见棺材里躺着一名姿容妍丽的女子,正是已经死去的杜丽娘。杜丽娘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结为夫妻,同往临安。可惜好景不长,杜丽娘生前的老师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人挖开了,就去状告其盗墓罪。尚在临安的柳梦梅对此事懵然不知,受杜丽娘所托在应试后送信到杜家报丽娘还魂的喜讯,竟被杜丽娘的父亲囚禁了起来。 放榜后,柳梦梅高中状元,一夜间从阶下囚摇身一变变成了朝堂新贵,杜丽娘的父亲不肯承认女儿与柳梦梅的婚事,强迫两人和离。此时后来闹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听闻二人这一段旷世奇缘倍觉感慨,成全了两人,于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终成眷属。 汤显祖在《题词》中说道:“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与勇敢无畏已经超脱了精神的层面,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她的勇气与力量超脱了世俗,让世人叹为观止。《牡丹亭》中所表达的思想层面和艺术手法都达到了汤显祖创作的最高点,一旦现世便超越了当时最时兴的《西厢记》,据传还有着“《牡丹亭梦》译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一说。 《牡丹亭》的出色不仅仅只是故事跌宕起伏,更是因为汤显祖所塑造得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杜丽娘对理想爱情的强烈追求,到其父封建古板的思想,再到柳梦梅的痴情不悔,从角色内心的活动,赋予了人物鲜明的形象和文化内涵,也同时开辟了古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另一道个性张扬的大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