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玉璧礼天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尔雅·释器》
    
    玉璧与玉璜、玉琮、玉圭、玉璋、玉琥在《周礼》中被称作“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是中国传统玉礼器“六瑞”之一。玉璧的形制普通,是一种扁圆形、中央有穿孔的玉片,与玉瑗、玉环相类似,但在中央孔径上有着大小的区分。由于古人在制作玉器的时候对玉璧的孔径与器物的比例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于是如今我们习惯性地将孔径小边缘宽的称为玉璧、孔径大而边缘窄的成为玉环,玉瑗几乎不再使用。作为中国古代玉器中出现得最早的礼玉,玉璧的花纹形式千变万化,在战国至两汉时期达到了鼎盛,即便是到了后世也依旧占有一席之地。
    
    新时期时代时候的玉璧由于工艺的限制,成品并不完美,会有穿孔打偏、璧面不平整、外周不圆等瑕疵。这时候的玉璧大多是素面没有纹饰的,并且表面打磨得较为光亮,主要以青玉、蛋黄玉、灰白玉为主要的材料。
    
    到了商周时期,这时候由于手工业开始发展起来,制作玉璧的工艺水平也上升了不少,区别于新时期时代,此时制作的玉璧尺寸较小,皆是璧面平滑的圆形,内外缘厚度相当,一般而言孔径相对规整,是当时贵族专用的礼器之一。商代的玉璧延续了新时代时期素面的形象,到了西周的时候玉璧才开始出现了纹饰的变化,彼时大块的玉璧上仍旧以素面示人,而小块的玉璧上则是开始出现雕琢精美的龙纹、凤纹、鸟纹等,选用的材质多为岫岩玉、新疆青、白玉、以及南阳玉。这时候玉璧上的纹理大多以宽细阴线刻画,流畅的线条将动物纹饰的造型刻画得相当生动,栩栩如生。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除了被用以礼玉所用,也逐渐开始往配饰与殓葬用玉的方向变化,玉璧的形制也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作为佩戴所用的玉璧直径小,相当于现在十厘米以内的尺寸,而作为礼玉或是殓葬用玉的玉璧则是直径相对较大,大约是如今的十五到二十五厘米之间的大小。战国玉璧上的纹饰也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将玉璧的表面分成了三个同心圆纹带,在内圆的区域刻双身龙纹,中圆的区域刻乳钉纹加刻阴线而成的谷纹,在外圆的区域则是沿用了阴线的方式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的纹理。随着工匠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玉璧出现了出廓玉璧的新式形态,即是在内孔或外缘上作镂雕的工艺,雕刻出动物的形象。
    
    随后的每一个朝代玉璧都有着细微的变化,汉朝玉璧延续了战国玉璧的风格,但加大了玉璧的形体,玉璧上的纹饰也以透雕龙纹、凤纹、鸟纹居多,谷纹颗粒较大而稀疏,在边缘上玉璧也加宽了不少。此时流行组合纹饰,吉祥类的文字也加入了玉璧的纹饰当中。
    宋朝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仿古玉器的兴起,这时候大量出现了仿造战国、两汉的玉璧,但此时的谷纹稠密而模糊,与战国时略有不同,以龙璃纹最具宋朝特征。元朝玉璧大致仿唐朝玉璧,以小型佩戴用的玉璧居多,单面有纹,稍显厚重,谷纹稀疏而排列无规律,与当时玉雕工艺相结合,尽管也曾出现出廓的现象,但也不乏精美的镂雕之作。明清两朝的玉璧相对更小些,明朝玉璧大多作为佩戴之用,所以往往留有套钻的痕迹,并且雕刻得相对粗犷,而清朝玉璧则是凸显了写实性,出现了人物与一些几何纹的图案,在当时无论是宫廷抑或是民间都非常流行,人人皆以佩戴玉璧为美。到了清朝晚期,玉璧质量大幅下降,毫无章法的雕工粗糙的技艺,让玉璧渐渐地沦为次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