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尧造围棋 以教子丹朱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先秦《世本》载曰:“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相传尧娶妻富宜氏,生子名丹朱。丹朱顽劣,一日尧于汾水见二仙对坐翠桧,划沙为道,以黑白行列如阵图。尧上前问二仙何以全丹朱,二仙皆以棋盘对之,尧遂让丹朱习此道,丹朱习后果然性情大变长进不少,而围棋也有了最初的古名“弈”。
    
    在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围棋就已是广为流传的智力运动了,围棋最早的记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是为公元前五四八年,距今两千五百余年了。而在孟子的《孟子·告子上》中,也记载了史料中第一位留名的围棋高手弈秋。
    大约是时代起伏让人措手不及,秦史中围棋鲜有记载,直到东汉中晚期围棋才重新又盛行起来,围棋也逐渐成为培养军人的一项重要活动。世人所知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不仅流名于诗赋,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让他对围棋的盘式、着法等都有着相当超群的洞察力,能将他所看过的局坏之棋复原而不出错一子。
    
    到了南北朝,玄学的兴起使文人墨客尚清雅之风,因而围棋更是成为了时下文人最文雅的“交谈”,就连上层社会也无不例外的热爱起这项活动。当时官署还曾以棋设官,建立九品棋士制度,可见时人对围棋的喜爱。
    
    唐宋时,围棋得到了最完善的发展。皇室贵胄们的喜爱让对弈之风风遍全国,而围棋不再只停留在它的军事与清雅的价值上,更多的是愉悦身心、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时,琴棋书画被人称赞为极尽风雅之事,若有一人精通此四技,便是极难得的了。
    在唐朝历史上曾有着“棋待诏”制度,所谓棋待诏即是在翰林院中专门陪同天子下棋的棋艺高超的棋手。若想要成为棋待诏需经过与众多棋手对弈考核后才能入选,入选为棋待诏者皆是当时一流的棋手,故又称为“国手”。“棋待诏”制度的实行让围棋的影响渗入中原的每一寸土地,也让棋手的社会地位水涨船高,推动了中国围棋技术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也让围棋有了变化,旧式的十七道棋盘被十九道棋盘所替代,并且随着前来中原的外国使者流传到其他国家。
    
    至于明清,围棋流派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以鲍一中为首、周源、李冲等人附之的永嘉派,以颜伦、李釜为首的京师派,以及以程汝亮为首、方子谦等附之的新安派最为著名。此三派棋风各异,布局攻守皆有一派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皆为名手。在这些围棋高手的带动下,围棋迅速在平民阶层中发展,一批“里巷小人”通过民间的围棋比赛活动也逐渐有了名气。因而围棋迅速的发展与棋手的热爱,棋艺家编撰的棋谱应运而生,如:《三才图会棋谱》、《适情录》、《弈问》、《弈史》等二十余明版棋谱,从中可窥见当时围棋在民间的地位与发展。
    随着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清代围棋名手人才辈出,如过柏龄、盛大有、吴瑞澄等人,至康熙末年至嘉庆初年,棋坛更是风云四起,其中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被并称为“四大家”,空前的兴盛。
    
    古人的智慧我们不能在一朝一夕间于文字书画中领会,却能在落子的一刻感受围棋对弈时候的那股属于古人的袖间风雅,这是千古流传的文化、也是棋士的技艺内涵。
    延伸阅读》》》中国围棋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