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五十九福地 张公洞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张公洞,又名庚桑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一。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2公里的孟峰山麓,距东北的无锡市60多公里。该洞具大小洞穴达72个,各洞的温度又不相同,素有“海内奇观”之称。相传汉代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唐代张果老在此隐居,故称张公洞。
    张公洞奇异天成,奥妙繁复,迂回曲折,洞中有洞。尤为奇异的是,在炎热的夏天,洞中可有冬季的严寒和春秋的暖煦,可谓“山外方一日,洞中已一年”。张公洞分上、下两部分。一般游览从下洞进,天洞出。先小后大,先低后高,先暗后明。全洞面积3000多平方米,游程约1000米;上上下下有人工做成的1500多个石阶,犹如从海底宫殿逐级登天的云梯。一进下洞口,就是宽广豁达、可容数千人的海屋大场。左面洞底幽暗,犹如深不可测的海底。仰望穹顶,如高山屋脊,气势磅礴。四周怪石嶙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天然构成各种奇特的景物。
    
    从海屋大场左侧进袖管洞,转过三层楼,就到了海王厅。海王厅像一个非常高大海底龙宫,两边是对称的石阶,大厅中央悬挂着一对垂岩构成的宫灯,富丽堂皇。穹顶上云雾缭绕,奇岩怪石,五光十色。两株古老的石松,傲然挺拔,宛如龙宫庭柱。石松下,一头雄狮张大嘴巴,仰首翘尾。在海王厅地平中央,由溶岩滴水积聚而成的水池中,可见洞口与蓝天相接的倒影,形成了绝妙的“洞中蓝天”。海王厅左侧是一个进出口并排的小洞,洞内有清澈见底的泉水,称水洞。在洞底可以“坐井观天”。出口则见云雾中一座天桥横空而架。攀上弯曲陡峭的云梯,有蛤蟆嘴、大蘑菇、鲤鱼戏水,万福来朝等景物。 
    继而又到地道洞,洞内高起伏,时而弯腰低头,时而侧身前进。中心岩顶有一幅象棋盘,故又叫棋盘洞。洞中复有洞中洞。洞中洞在海王厅右侧。盘上旋下,左曲右弯,仿佛九曲回肠,又名盘肠洞。过了狭窄的羊肠小道,抬头远看,一缕自然光反射进洞内,叫“一线曙光”。迎着曙光环绕而上,到有两个并排进口的旱鼻洞;旱鼻洞盘旋而上到七窍洞。七窍洞7个洞口通向一个中心。出了七窍洞,有三路云梯穿过大璎珞门通往朝天洞口―――盂口。盂口的磐石上镌刻着元代杨维桢所题“海内奇观”四个遒劲的大字。回顾洞内,钟乳叠嶂,云雾缭绕,深邃的洞底隐约可见。
    春秋战国时,老子亲传弟子庚桑楚不愿做官,隐居在此潜心修道,道成仙去,并著有《洞灵真经》九篇。此洞因而得名“庚桑洞”,并成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道书《白龟经》云:“天下福地七十有二, 此居五十八,庚桑公治之。”
    汉代,张道陵出生在宜兴,年轻时就在洞灵观修道,后来到江西龙虎山创立“五斗米道”,因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早在唐代之前,张果老便在洞灵观修道,一次偶然的机会吃了盂峰山中的千年何首乌,骑驴仙去。因张道陵和张果老先后在次修道,因而又名张公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