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第四十八福地 太浮山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太浮山又名独浮山,亦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位于临澧县城西南12公里,石门县城东南约40公里,绵亘于石门、临澧、桃源、鼎城四县交接部,有“鸡鸣四县”之说。太浮山东西绵延40余里长,南北展布16.7里宽,面积4300公顷,主峰第一峰,谓之太浮金顶,海拔605.5米。太浮山山体为扇形,地势奇特,有99岭,33岔,系沅澧之名山。太浮山上有浮山寺,又名明月堂,建于唐代。其实自汉代中叶至清代末年,太浮山与桃源桃花源、石门观国山、慈利五雷山就是湘西北四大道教圣地,至清尚有金顶大庙、铁瓦庙等寺庙12处,是洞庭48福地之一。
    太浮山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天作之景异常醉人。二十四景点缀其间,风光独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游人置身于这大自然美妙仙境之中,无不感到心旷神怡,叹为观止。其丰富的景观资源由五个方面组成。太浮山由华夏式褶皱构造,形成特有的蚀余景观。因而奇峰峻峭:如“浮山二十四景”之中心景观——第一峰,还有三台峰、顿笔峰等,洞穴野幽:如浮邱子修道炼丹之仙人洞,在西北方半山腰,仿佛一头巨大狮子自天而降,洞口即狮口,由高约80厘米、粗约10厘米的三根小石柱顶住。呼啸而下的亿万吨天然红砂岩组成的狮头、狮口形成的洞穴可容数百人活动。内有捣药凹、炼丹台。还有元大德四年雕刻的碑文。此外还有螃蟹洞等,其典型度、自然度、吸引度、多样度、科学度极强。
    
    相传黄帝时,浮邱子种苦荬修行于此,“洗药道水,修道太浮”。浮邱子在此山上炼丹得道,故名太浮山。清初刘恩宠有五言绝句《太浮山》:种荬人何去?遗丘此地巍。疏星照石户,药灶冷忘归。
    太浮山历史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二千多年来,不少帝王将相、文人、骚客来此留下遗迹。楚大夫宋玉常滑道河逆水而上经佘市桥而上太浮山;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在云梦开战,到太浮山留有汉王庙和饮马池遗迹;汉伏波将军马援授命征南蛮,曾在此山驻扎多日,并在铁瓦庙开过军事会议;唐太子李直因怨恶宫廷争斗来此山修道;唐诗人李群玉几次登山游览;明太祖朱元璋追赶汉王陈友谅至太浮山,因刮七天七夜的黑沙风,救了陈友谅性命而得名的黑沙溪,现居住着数百户刘姓山民,此刘姓乃陈友谅之后裔,至今尚存陈刘不通婚的习俗;明末清初,李自成被吴三桂追赶至太浮山,因太浮山成为天然屏障,为缓解危机起到了巨大作用。于是在第一峰二佳山、插翎山、南阳坪、歇马店一带与清兵周旋,多日后被吴三桂击败,只好折身西逃去夹山寺。后来,李自成为感恩大浮山,捐巨资将太浮山大庙翻修并扩建;清代杨瑛、黄道让等数十位著名诗人常登山游览,题咏太浮山之诗文不下数百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