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络系统 一、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自成体系,包括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络脉,以及它们外围所属相连系的十二经筋、十皮部、孙脉、浮络等等。 (一)十二正经 十二正经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共计十二经之数。 手三阴经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络脉、手太阴经别、手太阴经筋)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络脉、手少阴经别、手少阴经筋)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络脉、手厥阴经别、手厥阴经筋) 手三阳经分别是: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络脉、手阳明经别、手阳明经筋)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络脉、手太阳经别、手太阳经筋)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络脉、手少阳经别、手少阳经筋) 足三阴经分别是: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络脉、足太阴脾大络、足太阴经别、足太阴经筋)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络脉、足少阴经别、足少阴经筋)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络脉、足厥阴经别、足厥阴经筋) 足三阳经分别是: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络脉、足阳明经别、足阳明经筋)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络脉、足太阳经别、足太阳经筋)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络脉、足少阳经别、足少阳经筋) (二)十二经脉循行走向特点 十二经络的体内循行走向和相互之间的连接交换有着一定的规律。这正如《灵枢?逆顺肥瘦》中所言:“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就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的末稍,在指端交会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指端走向头面部,在头面部与足三阳经交会;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稍,在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交会;足三阴经从足趾端走向腹腔和胸腔,在腹胸腔与手三阴经交会。这样就构成一个闭合式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由于手三阳经的循行止于头部,足三阳经的循行起始于头部,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都在头面部交接,所以有“头为诸阳之会”、“六阳汇聚”的别称,头又称为“六阳魁首”。按阴阳五行论,阳属火,所以人体最不畏寒的就是头部面部。 (三)十二经络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络在体表的循行部位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十二经络在四肢部的分布是:阴经分布在肢体的内侧面(阴侧),阳经分布在肢体的外侧面(阳侧)。内侧分布三阴经,外侧分布三阳经。一般是太阴、阳明在前分布;少阴、太阳在后缘分布;厥阴、少阳分布在中线。在头面部,阳明经分布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行于面颊、头顶和头后颅部;少阳经分布行于头侧部。在人体躯干部分,手三阳经分布行于肩胛;足三阳经中,阳明经分布行于前侧(阴)的胸、腹面,太阳经分布行于后背侧部(阳),少阳经分布行于躯体侧面。手三阴经都是从腋下分布走出行于手阴侧;足三阴经都是行于腹部。 (四)十二经络阴阳表里关系 十二经络在体表的阴阳表里关系,其中阴阳关系,是指经络在躯体干和四肢的前、后面,内、外侧面,一对对构成的阴阳分布关系,一共六对。例如,手阳明与手太阴,足阳明与足太阴,都属于阴阳关系。关于表里关系,是指手足的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的相互沟通连接,分别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素问?血气形志》中说:?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互相为表里的每两条经络,都在四肢末端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位置(足厥阴与足太阴略不同),都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腑臟。例如,小肠与心互为腑臟阳阴表里,而手少阴心经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络心。 十二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由于相为阴阳表里的每两条的经络的互相衔接,加强了联系共同处在一对阴阳之中。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腑臟,因而互相为阴阳表里的一一臟在生理功能上更好地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也能相互影响,在治疗上可以交叉使用。 (转载自当当网书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