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冬至阳生春又来:阳气不足吃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李博成 参加讨论

    文/李博成 冬至,二十四节气中二分二至之一,更是时空阴阳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这就决定了冬至是一个极重要的节气。
    
    冬(资料图)
    早期的文献记载认为,冬至日是从周公两千多年前测定天下之中时而来,“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虽然没有实据证明文献的确凿性,但这至少可以说明早期设定的、包括冬至在内的一些节气有着时空节点的作用,是先民们调时定时的重要发现,也是人类文明史早期极为重要的活动。
    先民们测定时间,除了观察月亮和星星,最重要的就是测量太阳与地球、人的关系。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于北半球的人们来说,这一天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殷周时期的历法规定,冬至的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因此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尤其在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新年岁首。后来一些少数民族的历法仍然直接把冬至当作新年,并且直到现在,南方大部分地区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在中原以及北方地区,从周代起,官民便会在这天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
    
    冬阳(资料图)
    《周礼》云:“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除了缅怀先人以外,还意在祈求风调雨顺,消除国中疫疾、减少饥饿死亡。在清代的制度中,皇帝于冬至日到天坛祭天,皇后则在交泰殿接受朝贺。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交泰”一词出自于《周易》:意为天地相交,阴阳协和。
    古训有“冬至一阳生”之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入冬以来阳气向地下沉降,是为“藏”之道。到冬至这一天,阴气最重,同时阳气也开始慢慢地回复生发。正如太极图所示,物极必反、阴极而阳生,无论是太阳地球运动的空间关系,还是阴阳运动的时间关系,都会在冬至日后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正所谓“福可为祸,正可为奇,善可为妖”。
    
    羊(资料图)
    人体的阳气也是遵循着这一规律。人身之阳气对健康非常重要,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起到温煦的作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医碥·气》说:“阳气者,温暖之气也。”人的体温需要阳气来维持恒定,各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也需阳气的温煦,《难经》中所说的“气主煦之”即指人体阳气。而一些人表现出气温降低就浑身冰冷,或者容易手足冰冷、腰腹寒凉,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如《诸病源候论。冷气候》说:“夫脏气虚,则内生寒也。”
    补阳的食疗方,首推当归生姜羊肉汤,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脉证治第十》,具有温中补虚、祛寒止痛之功效,被后世称为“驱寒第一方”。不过,此汤的味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这里介绍一道《随园食单》中的羊羹。羹,《尚书·说命下》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说文》中有“五味和羹”。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中古以后才有汤的意思。这道羹原文记载的做法是“取熟羊肉斩小块,如骰子大,鸡汤煨,加笋丁、香蕈丁、山药丁同煨。”
    取羊后腿肉洗净,加葱段、姜片,煮至八成熟待用;冬菇、冬笋切丁用沸水汆烫,山药去皮切丁,待用;将煮好的羊肉切丁,与其他配料一起用鸡汤烩制,用料酒、盐、胡椒粉调味。
    
    羊肉汤(资料图)
    羊肉甘温,入脾、肾,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本草纲目》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如果接受不了羊肉的膻味,可在烹制时加一些胡桃,可使羊肉不膻。需要注意的是羊肉性极暖,有虚热者不宜食用,而且过多食用易动气生热。另外,不可同荞麦、南瓜同食。
    大多数地区的人们还是以吃饺子为冬至的习俗。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而在南方馄饨变成了汤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俗称“添岁”。不过,不论习惯于吃什么,冬至以后还是要以养“藏”为主,顾护好所生之“一阳”。
    (编辑:景卿)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