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博成 导引,亦作道引,古人对其认识不一,记载也简略不详。不过,在上古诸多著作中已经有“导引”一词的出现。《庄子·刻意》云:“吹呵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神仙传》、《淮南子》、《楚辞》中亦记载了许多神仙方士导引行气的事迹。现代人认为,导引是一种以主动的肢体运动为主,并配合吐纳服气(也称行气)或自我推拿(也称按跷或按摩)而进行的一种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方法。 导引行气(资料图) 五禽戏的历史渊源 《素问·异法方宜论》云:“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揭示了导引术的医疗作用。在马王堆帛书之《导引图》中,更是明确标明了导引术可以防治耳聋、痹症等疾病。并且还有许多模仿动物动作的导引术式,如“熊经”、“信”、沐猴灌”、“鹞北”等等。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华佗即是在此基础上创编出“五禽戏”。 从汉初高祖统一天下到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治国方略,在近七十余年中都是以黄老思想治国,修养生息。黄老思想可以说影响到了社会各阶层,直到东汉末年仍有许多信奉黄老思想的清流隐士,华佗即是其中之一。华佗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传,对其创“五禽戏”亦都有所记载。《三国志·华佗传》中:“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其弟子吴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可惜的是,早期记载都有文无图。在今年暑期新剧《大军师司马懿》的第一集中就有华佗传五禽戏于司马懿的桥段,以司马家之名望,虽为“杜撰”亦不为过。《晋书》中记载司马懿寿七十三岁,与其同时代人相比,可谓高寿长者,很可能与其行导引术有关。 剧照:司马懿练五禽戏(资料图) 此后,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明代周履靖、清代曹无极和曹锡蕃都对“五禽戏”做了更为全面的记载,并配以习练图。不过,现在也有人认为,华佗原创之术早已失传,现在所见各流派的五禽戏皆为后人所编练。但这并不影响其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效,也正是如此才使得五禽戏能渊远流长近两千年。 五禽戏指的是哪五禽? 五禽戏以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为要。 习练“虎戏”,模仿虎的摇头摆尾、威猛神态,可以舒筋、养肝、明目。虎为道教中四灵之一,有避邪禳灾、祈丰求富的神力,玄坛真君赵公明的坐骑即为黑虎。 习练“鹿戏”,模仿鹿的轻盈奔跑、可爱神态,可刺激肾脏、强腰健肾。鹿者,禄也。其性情恬淡清净,与古代幽人隐士精神相契,南极真君的坐骑便是鹿。 习练“熊戏”,模仿熊的浑厚沉稳,可增强体力和脾胃功能。昔周文王夜梦黑熊,遂于渭水河边访得姜子牙,才有周朝八百年基业,姜子牙道号即是飞熊。 习练“猿戏”,模仿猿猴的敏捷好动、攀树蹬枝,利于心经血脉畅通。猴与候同音,意在顺应气候节令之变化,遵道法自然之理。猴也通侯,象征官运富贵。 习练“鸟戏”,模仿鹤的盎然挺拔、悠然自得,可增强肺部功能、调运气血、疏通经络。鹤在道教中是高洁清雅的象征,为仙人座驾或跨鹤成仙,或者人化鹤成仙、仙人化鹤身而来,都说明仙人与鹤的紧密联系。 古法“五禽戏” 这里为大家简要介绍一种古法“五禽戏”,出自于明代周履靖著《赤凤髓》。 一、羡门虎戏势:闭气、低头,拳战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金铁,轻起来,莫放气。平身吞气入腹,使神气上而复觉得腹内如雷鸣,或五七次。 图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赤凤髓》) 二、庚桑熊戏势:闭气,拈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按前股立定,使气两胁傍,骨节皆响。 图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赤凤髓》) 三、士成绮鹿戏势:闭气、低头,拈拳,如鹿转顾尾闾,平身缩肾立。脚尖跳跃,脚跟连天柱动,身皆振动。 图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赤凤髓》) 四、费长房猿戏势:闭气、如猿手抱树一枝,一只手如拈果,一只脚虚空,握起一只脚跟转身。更换神气,连吞入腹,觉汗出方已。 图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赤凤髓》) 五、亢桑子鸟戏势:闭气,如鸟飞欲起,尾闾气朝顶,双手躬前,头腰仰起迎舞顶。 图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赤凤髓》) 此外,还有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以及国家体委新编的“五禽戏”,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喜好此套功法的朋友可先多了解一些,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套路,坚持习练。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