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驻云飞》(二十四)丨认得故旧,走出定养阴灵的误区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袭明居士 参加讨论

    文/袭明居士
    【驻云飞•曲二十】 无数名流,错认识神是同俦。忘形终日走,睁眼熬夜透,只说是真人在里头,谁知道早入魔口。真修行,另外有故旧。劝学人你把这定养阴灵一笔勾。
    
    真修行,另外有故旧。(资料图)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一天工作的辛苦劳累,总得用一种健康的休息方式,来调节与恢复体能。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大多数人选择休息的方式是躺着的卧式,一些人会选择跑步、打球、游泳的做运动,也有人选择传统道家的打坐方法,去养生修真。
    这些养生与修真的方法,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行立坐卧的四威仪。人类进化到直立行走后,靠这四种姿势来活动。
    道家科学地运用到养生与修真领域,每一种姿势似乎都需要有一个适度的量化标准来指导全民健身。
    我国道家金丹文化从整体观出发,早就提出了心身两方面健康,才是真正科学实用的健康运动。
    道家把身心健康的修为,叫做“心神俱秒,与道合真”的修道修真。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资料图)
    道家文化提出,生命的健康既要注重形体的炼养,又要注意心灵的洗濯,这个是道家金丹文化独有的文化核心。后人把道家文化的这个精髓,称作传统文化的国粹瑰宝。
    太极拳《十三势歌》明确指出:“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太极拳学认为,人类大脑的意识活动,这个心意的运用,才是健康运动的主体核心。
    中国道家文化出于这样的理论指导,提出了东方文化注重于修心修性的运动形式,把这个叫养生与修真运动。道家反对激烈的过度的肌肉形体运动,称那些是不利于长寿的戕身运动。
    在道家看来,养生运动和戕身运动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国的体育运动以武术见长,而一切内家拳术,都认为正确的心意运用,才是养生修行健身的根本。唯有这个开启大脑本心的法门,才是符合中国文化所演绎的金丹大道文化。
    所以,道家金丹文化思想成就了中国内家拳术的理论,是太极拳术“阶及神明”修炼本心的文化源头,是形意拳术“铭心究理性,技击乃其次”的文化源头。
    打坐乃丹道修真入门者的首选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黄帝内经》(资料图)
    道家把修行当做一种生活,不管哪一种姿势,都讲究适可而止,不要偏阴偏阳。否则,都会导致局部失衡,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道家炼金丹的修真,也是获得本心的“一种即生”的“得一”。《吕祖黄鹤赋》说:“虚极静笃神有象。”这个思想就是源于《道德经》的。
    故《悟真篇》说:“《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自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
    这进一步告诉我们,道家金丹文化的源头,储备在《道德经》这样的道学文化领域。
    打坐者的致虚之极,守静之笃,能够实现心神两静,万缘俱寂,而得坤卦纯阴之象。
    打坐者为什么要虚极静笃呢?那是为了出现“依他坤位生成体”(《悟真篇》)的性体本心。
    《易经》的坤卦是纯阴之象,但它预示着“纯阴之下,则一阳来复。”这个“复”是获得“故人”的本心复还。古人用《易经》的图画,震下坤上的复卦(),否极泰来,来预示这个宇宙万物生成的道理。
    
    坤卦(资料图)
    行立坐卧四威仪中,站立和行走肯定没有坐姿获得心神两静的效果好,而卧式又很容易让人睡着。
    所以,修真的坐姿,也就是打坐的方法,自然成为丹道修真入门者的首选。
    行立坐卧四种姿势,都可以入道。其顺序是打坐为先,站立为次,行走的拳术再次,最后的高级阶段,才是卧式的卧禅。
    故道家修真的高级阶段,才能有“卧禅”的修为。睡神仙,可不是靠日常的昏睡,就可以获得的。
    海蟾翁《至真诀》说:“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丹道修真如果入门就讲卧禅功,这对尚未开启本心的炼识神者,又怎么可能实现。
    修真的方法千万种,但修真的道理跟功夫在诗外的道理一样,是靠逐渐遵循道的规律,自己一步步修出来的。
    张三丰祖师说:“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道言浅近说》)
    
    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资料图)
    打坐者往往有贪图之心,有期盼出现真气的念头,或有玄关的穴位,与有气脉的运行与等待的意识,这一定是违背了“一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的修真原则。
    修行乃为寻“故旧”
    六祖说:“起心着静,即生静相。”那些运周天、行气脉的丹道,恐怕一辈子也识不得自己的本心。
    所以,古人反问修道者:“主人公醒醒否?”
    张三丰祖师教导我们,获得本来面目的方法,就在这句“只要抱住内呼吸做功夫”的“只”字上。一个“只”字,删除了第二种意识活动的存在,靠的是诚一的一枪下马。
    《驻云飞》这里教导我们:“无数名流,错认识神是同俦。忘形终日走,睁眼熬夜透,只说是真人在里头,谁知道早入魔口。”
    你痴迷地坐在那里等待,与期盼身体里面出现某种反应,或渴望获得生体的气感,这不就等于把一种后天的识神给强加进去了吗?你再看看社会上流行的大多数丹道法门,又有几个人不是在这样教授打坐修真的方法的呢?你再苦再累,日夜奔走,彻夜打坐,可你连修真的方向都错了,就会一辈子处在“尽在鬼窟中作生涯”的修行当中。
    《驻云飞》批判的这个修真现象,历代修真十分常见。
    看来“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的丹道渐修,才是大家必须先明白的炼金丹的修行实理。
    朴素师说:“若要返本还元,仍要在假知中,讨出个真字下落,引回我家,方能灵知不昧。”
    张三丰祖师《青羊宫题留道情四种》说:“觅故人天涯不见,叹迷徒要学神仙。”智者禅师说:“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海蟾翁《至真诀》说:“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又说:“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资料图)
    朴素师《驻云飞》这里说:“真修行,另外有故旧。”
    这些祖师们的话,无不是在告诉广大的修真者,修行的目的是要寻觅我们的“故旧”,这个“此般至宝家家有”(《悟真篇》)的本心。
    可惜我们的这个“故旧”,修真者的“玄关窍开”的本心道理,《悟真篇》的“悟真、知真、至真”文化哲理,却被近当代诸如伍柳派类的二流丹道所掩埋。更有一些人已经执迷于“为盲师者师所误”的自诩传人的“误听邪师道短长”的歧路而执迷不悟。
    我们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虽然悟元子在《驻云飞》里面一再希望叫醒同俦,可这些人已然是处在张伯端祖师指出的“误他永劫在迷津”的困境,依然执着己身地任督炼气,这就永远不得悟而无法识真。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袭明居士,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