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勇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华夏民族把汉字由简单的书写符号提升为一种艺术。在文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自古以来的知识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向来享有崇高的地位。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对文字书写向非功利的艺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妙趣天成(资料图) 道教文字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的起源 道教认为,世俗社会使用的文字是“华季之世,生造乱真,共作巧末”的产物,是“流尸浊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阴阳初分之际就已自然生成。《真诰》中借紫微夫人之口讲述文字产生之始末云:“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方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有道经又进一步指出,先天地而生的文字实际上是由气凝结而成。 《三皇经》云:“皇文帝书皆出虚无,空中结气成字,无祖无先,无穷无极,随运隐见,绵绵常存。”《云笈七签》云:“自然飞玄之气结空成文,字方一丈。”既然文字是由气而生,那么用这些文字组成的道经自然也是由气凝结而成。《隋书·经籍志》转述道经中的话说:“(天尊)所说之经亦亶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也,亦与天尊常在不灭。”《上清元始变化宝真上经》云:“上清宝书,以九天建立之始,皆自然而生,与气同存。” 道法自然(资料图) 文字的体制与流变 传统文字学有所谓“六书八体”之说,“六书”是造字之法,“八体”指字体。我们这里说的文字体制就是指此二者而言。道教文字观旨在为宗教服务,它对文字体制及其流变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理论。在造字法方面,由于道教认为文字乃气化流行,自然天成,所以除了站在宗教神学立场上宣扬其神秘主义文字起源论外,再没有太多发挥。但是,在字体流变方面,道教创造了一套非常繁密的理论。梁代陶弘景的《真诰》非常系统地阐释了这个理论。 《真诰》认为,万物初萌、阴阳始分之际,就产生了三元八会之书和云篆明光之章两种字体,“其后逮二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拘省云篆之迹以为顺形梵书。”后来,龙凤之章和顺形梵书又“分破二道”,“从《易》配别本支”,衍变出六十四种字体,这六十四种字体“遂播之于三十六天,十方上下也。”于是,先天地而生的文字与道教的三十六天便配合到一起,更增添了其神秘色彩。 茶道(资料图) 文字的等级 尽管道教徒不得不面对世俗世界中使用的“巧末浊文”,甚至还不得不使用这种文字书写道经。但是站在宗教的立场上,他们又必须强调所谓“真文”的神圣性。所以在道教文字观中,不同文字之间被划分了严格的等级。 《云笈七签》把文字分为八个等级,称为“八显”。“一曰天书,八会是也;二曰神书,云篆是也;三曰地书,龙凤之象也;四曰内书,龟龙鱼鸟所吐者也;五曰外书,鳞甲毛羽所载也;六曰鬼书,杂体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书,草蓺云篆是也;八曰戎夷书,类于昆虫者也。”从这八个等级中我们可以看到,为抬高先天“真文”的地位,现实中真实存在并被广泛使用的中夏书和戎夷书被贬为最低等级。 文字的功用 宗教的最终目的是度世救人,道教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文字观最终也是为实现这个宗教目的服务。道教认为,由元气结成的文字是传递“道”的精神的载体。从小的方面讲,文字的用途是引导人们修道成仙;从大的方面讲,文字的功用则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度过劫运,拯救世界。《太平经》认为,劫运到来将使“天地混齑,人物糜溃。”因此,只有用“真文”结成的道经才能帮助人类度过劫运。道经认为,劫运一到,“真文”就会自然显现,然后由天尊开劫度人,把“真文”传给天真皇人,再由天真皇人按照仙位等级传给诸仙,最后由诸仙传给得道的凡人,由他们去弘扬道法,拯救世人。 道为传家宝(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道士书法和文人书法的精神气质与终极追求并不相同。文人书法追求的是一种艺术境界,获得审美愉悦;而道士书法则更注重宗教关怀,它的终极目的是获得信仰上的满足,寄托宗教情怀。按照道经的说法,“三元八会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世。云篆明光之章,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也就是说,由先天飞玄之气结成的文字有一般文字和灵符两类,所以道士们摹写的经书也主要以文字和灵符两种符号系统组成。其中,灵符是他们用以区别世俗文本的重要标志,是否能画好符也是考核一个道士是否具备写经资格的重要指标,道经中就有所谓“画符若得窍,惊得鬼神叫,画符不得窍,反惹鬼神笑”的说法。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编辑发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汉长春观。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