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古代城市防火及水星神崇拜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不知你是否留意,游览故宫时,途经无论是太和门、乾清门,还是神武门,头顶上的“門”字,最后都少了一笔弯勾。本以为是别字,细查资料后才知,这里面大有来历。
    
    太和门(资料图)
    明朝的著名书画家马愈曾在《马氏日记》中写到:“宋都临安玉牒殿灾,延及殿门,宰臣以门字有脚钩带火笔,故招火灾。遂撤额投火中乃熄。后书门额者,多不钩脚。”意思就是南宋的玉牒殿发生大火,当时的丞相认为是“门”字带了一勾才引发的火灾。”之后的宫廷内外,凡遇有门,因忌讳失火,便写成了未带勾的“門”字。
    虽这样的说法现在看来,虽然有些牵强,但也反映出古人对火的惧怕。作为文明的象征之一,火的运用与防范,更突出了古人的智慧,随之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民间信仰,也值得深究。
    临安城
    马愈笔下的南宋临安城,是13世纪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城市。按照历史学家赵冈的计算,临安城在发展高峰期人口高达250万。于今,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而同期的欧洲城市也只有区区的数万人之多。《都城纪胜》说,临安“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
    
    繁华临安城(资料图)
    意大利人鲍丁南如此描述杭州: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座城市更宏大的了,它方圆达100英里,到处见缝插针般地住满了人,一所宅院里往往住着十或十二家,而市郊的人口比市内还多。该城共有十二座城门,而在距每座城门8英里之外的地方,还有许多比威尼斯更大的城镇,故一个人若在任何一处郊区走上6或8天,仍会觉得自己仿佛只是走过了很小的一段路。”
    可见当时的临安城,面临着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空间有限等诸多问题。而多层建筑的出现,解决这些问题。多层建筑,使得城市容积变得更大,而这类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据记载,南宋临安城火灾频发,共七十三次。
    望火楼与水星阁
    针对频发的火灾,临安城市建成了完善的消防机制,在重要地方专门设置防火、救火机构“防火司”,“多差人兵”、“广置器用”、“明立赏罚”(《宋会要辑稿·刑法》)。在防火司,均配备救火工具,并配备专人负责更新和维修。有火情时,发出救火器具;扑救结束后,将器具收回。工具有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宋史》卷66《五行四》)。
    
    望火楼(资料图)
    又据《梦梁录》,城内修建望火楼,高四十尺,日夜驻兵瞭望,发现烟火即拉响警报。白昼举旗为号,夜晚悬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