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登高、赏菊、插茱萸,说说这些重阳节习俗的道教背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出自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中的词句,透露出的是浓浓思乡之情,也让登高、插茱萸等重阳风俗随诗而流行开来。梁朝宗懔写作一本笔记体文集,名曰《荆楚岁时记》,主要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其针对重阳节风俗记道:“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些风俗至今仍有流传,而其背后都融入了浓重的道教元素。
    
    武当秋韵(资料图)
    敬重天地,崇拜山岳
    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登高。九月九日登高,人们要做两件事:一是饮酒为乐,二是“辞青”。魏文帝《与钟繇书》中记“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是说“重阳”二字寓意长久,所以要“享宴高会”;辞青,与清明时节的“踏青”相对应。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重阳时令在寒露和霜降,气候从此开始有了寒气,万物也开始进入肃杀的冬季,道教倡导敬重天地万物,所以有“辞青”习俗。易学中认为,九为老阳之数,九月初九便是阳之极,乃是阴阳之气交汇互换的时节。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节日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气变之灾。
    
    登高远望(资料图)
    选择登高,也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有关系。《礼记》中记载说,因为山川能够出云为风雨,所以称之为神。所以登高山的行为便被赋予了尊崇、敬畏神明的意味,这一习俗可以追溯至春秋时代。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则有关于重阳节起源的故事,曰汉代桓景曾拜费长房为师,费长房告诉他九月初九是阴阳交汇的时节,人们容易受到不好气息的影响,所以应该在这一天带着家人、乡民到高山去躲避。桓景听从了费长房的劝告后就带着人们离开了家乡,待到回来后,发现家里的牲畜全都死了。由此也就留下了九月初九登高辟邪的传统。从道教导引养生学上来看,在阴阳交会时节到野外登高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是面对秋高气爽的美景,登高远望,啸咏骋怀,人们心中的堵塞会得到更好的疏解。从内外两方面来讲,仲秋登高都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遍插茱萸,辟邪驱毒
    正如诗中记载,在登高的同时还要“遍插茱萸”,这是因为茱萸本身便有辟邪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有治寒驱毒的功能,葛洪祖师作《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于每年九月九日头插茱萸、饮菊花酒、食蓬饵、出游欢宴的景况。从文献记载中可以得知,登高辟邪不仅仅是一项民间活动,而是一种举国上下皆流行的风俗。在登高时,妇女、儿童多把茱萸在头上插,也有人把茱萸做成香囊佩戴于身。在某些地方,男子登高时也有佩戴茱萸的习俗,同时还要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因为茱萸是重阳节最典型的象征,所以也被称作茱萸节、茱萸会。
    
    茱萸(资料图)
    饮菊花酒,益寿延年
    除了插茱萸外,赏菊花、饮菊花酒也就成了重阳节不可缺少的标配。在桓景和费长房的故事中,桓景谨遵师命为每个村民都分发了茱萸和菊花酒,饮后便不再惧怕气象错乱而产生的魔障之气。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记:“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葛洪在《抱朴子》中曾记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这是取自于菊花本身所具有的医药效果。道医认为,在菊花酒中加入地黄、当归、枸杞诸药,可以起到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的作用。所以重阳赏菊、饮菊花酒,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调养身心、益寿延年的最佳方式。
    
    赏菊(资料图)
    至明代时,赏菊风气辐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陶庵梦忆》中记载“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北京地区的贫寒人家在重阳节时习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可看作是头上簪菊风俗的地方化形态。因为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的风气得到了广泛认同,所以茱萸又被称作“辟邪翁”,菊花则被称为“延寿客”,被人们赋予了更加美好的象征意义。除此外,重阳节还要吃重阳糕。因糕与“高”谐音,吃糕同样是为了取吉祥之意,各地制作糕点的材料和口味也各不相同。
    据记载,重阳节的种种风俗在唐代时就已经很普遍了,直到近代还有流行,一些文人在秋季聚会时常用的请帖款式为“某月某日,登高萸觞,候光。”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