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博成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秋分日是四时八节的八大节之一。在中国历法中,古人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秋分日居秋季九十日之中,平分秋季,这就是所谓“分者,半也”的意思。这一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十二个小时,也就是《春秋繁露》中所说的“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秋分(资料图) 这时候,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凉爽的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而且气温也是一天凉胜一天,逐日下降,渐入深秋。俗语有“一场秋雨一场凉”,日渐增强的南下冷空气与逐渐衰弱的暖湿气流相遇,才有一场场的秋雨,不过降水量不会很大。正是因为这时候降温快、雨水适中,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北方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则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秋分虽然是大节气,但是中国人却把这一天过得十分入俗。这样也就有了很多的习俗,如祭月、拜神、送秋牛、吃秋菜汤,等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同时,古人对物候的感受又是细腻的。秋收之后,大地即将一片萧条,所以尽管秋色美好,却是好景不长。诗人们也难免会发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感慨。这样收获的季节同样也是配得上优美诗词的,“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桂子飘香远(资料图) 秋分节气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早在《周礼》中已经有记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并有“中秋”一词。后来慢慢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传统活动,到唐代人们更为重视祭月的风俗,并且把中秋节定为固定的节日,唐太宗时已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明确记载。到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秋分时节的养生之道 道医学认为,人之五脏是根据五行之气而命名的,同时,时令又依其五行之气的属性来影响各脏。《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古人认为天气急切故生燥,金燥而有声故生金,辛味之物都是金气所生的,而辛味之物先生长于肺。所以,秋之金,内合于肺,燥气主之。秋燥会引起很多不适的症状,轻则咽干舌燥、口唇干裂,甚则咽痒、干咳;还有人会出现眼干、鼻痒、皮肤瘙痒有划痕、毛发干燥分叉脱落。对抗秋燥主要以增液生津为主。在饮食上应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鸭肉、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也都适合在这时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五行养生(资料图) 秋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不过应施以“淡补”,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既可以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又能调理脾胃功能。此外,进补也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这样才好对症进补。如果有声音低微、神倦懒言、食欲减少、舌质淡等症状,属于气虚体质,可选用黄芪、党参、西洋参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简单的方式;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肌肤枯涩、舌淡红无苔,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入一些;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舌红少苔,是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五味子、山药、百合等。 党参黄芪红枣汤(资料图) 这时候的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这样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宜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宜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梨、香蕉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秋季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要注意不宜过多食用。 (编辑:玄朴)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