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处暑:阴阳寒热始交替,应时收敛祛燥邪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处暑,是每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点大致在公历的8月23日前后。“处者,止也”,也有认为“处”通“出”,即“出暑”,总之,就名字而言,处暑这个节气意味着从这天起暑季开始要慢慢结束了。民间俗话“立秋之后还有十八只秋老虎”,是指立秋之后大概还会热上十八天左右,十八天后,刚好差不多是处暑了。
    
    处,止也(资料图)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据气象观察,处暑时节真正进入秋季的,大概只有东北、西北地区,其余地区较炎热。此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夏季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副热带高压也开始南撤,而冷高压则开始南下,冷暖空气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降雨,降雨之后,冷空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故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因此,与其说处暑是一个标志暑天结束的节气,不如说,这是一个天地气机阴阳交替变化的节气。
    既然是阴阳交替,气机变化,那么处暑时节的养生就不能像秋分、夏至这一类单独“秉其一气所化”的节气养生一样,把握一个特性即可。大致而言,处暑要考虑的因素,起码有燥、湿、热、寒这四个因素。
    

处暑隶属秋季,秋秉燥气,所以处暑时节,亦是燥气为主用事。燥者,“肃杀之气也”,肃杀之气以收敛之性为主,这点在处暑三候中亦有表现:“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侯禾乃登”,秋季鹰捕猎飞鸟之后,会将它一只一只摆开来,犹如祭天,此实际为储备食物、慢慢进食也;农作物秉收敛之气而将营养结成果实,是以此时五谷丰登。夏季乃至大小暑之时,空气潮湿,湿气中阻,天气不降、地气不升,气机痞塞,此时人体阳气滞涩不通,故觉烦热。而此时慢慢开始秋高气爽,空气渐趋于干燥,阳气运行通畅,在收敛之气的作用下,慢慢潜藏起来,以待冬季填补。可以说,处暑由湿过渡到燥敛的过程在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收敛不及,则冬季阳气外浮,不利于健康。
    
    处暑(资料图)
    具体而言,燥收之气在健康上的表现有三方面。一是燥邪应时而生,凉燥、温燥各有不同。一般百姓比较熟悉感冒有风寒、风热的区别,自己保健、买药的时候会有所注意,但多数人不知道还有温燥、凉燥的感冒。道医认为,外感六邪有风、寒、暑、湿、燥、火,风为百病之长,能兼夹诸邪。许多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与风邪有关,而风邪往往又兼夹有其他病邪(多为时令之邪)。秋季往往会有风燥之邪,除了常见的咽痒咳嗽、怕冷恶风发热之外,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患者往往自觉鼻腔、口腔干燥不爽,干咳无痰或者咯少量黄白痰。道医古籍记载,初秋之时气温还比较炎热,此时感冒往往是风邪合并热邪、燥邪,称为“温燥”;而处暑之后,东北地区已有些凉意,感冒往往兼有风寒,称为“凉燥”。
    第二,在五脏六腑方面,手太阴肺与手阳明大肠五行属金,胃亦秉阳明燥金之气,此三者,燥气最足,这个时期最容易本气发病,表现为呼吸道(肺)和消化道(胃肠)的燥热之症。许多人在此时会出现咽干口燥、甚至喉咙干痛,以及大便干结难解、胃中嘈杂灼热疼痛等情况即是这些脏腑燥气太过的情况。道医认为,人体无非一气化生,且人与天地相应,脏腑出现问题,往往也容易招致外邪。以上这些情况不注意保养,往往会使人体表里相互影响,很多人先是喉咙痛,继而会出现大便不畅、发烧感冒的情况,即是失于应季的调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资料图)
    

此外,肃杀收敛之气不仅表现在躯体方面,对情志也是有所影响的。人体的阳气受肃杀之气影响,慢慢趋于收敛潜藏,这也使得人的情绪从春夏的兴奋、高兴、积极、主动的情绪状态,渐渐转为平静。《黄帝内经》载:“秋三月,此为容平”。如果该人平素阳气偏弱,自身阳气不足以对抗天地之气,被收敛太过,则容易出现情绪低落、闷闷不乐的情况,此即所谓“悲秋”。“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边落木萧萧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历代文人墨客喜欢以秋与悲情相联系,实际上正是天人相应的表现。
    根据上述燥邪致病特点,处暑“防燥”应在以下方面用功:
    首先,预防感受“风燥”之邪。风燥之邪,病自外受,因此最好的预防方法即是鼓舞正气,增强体质。初秋之时气候不错,是运动的好时节,许多人夏天怕热,都多空调房里不出来,这时候不妨好好做做规划,保证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常常有咽喉疾患者,比如容易感冒、咽喉经常瘙痒咳嗽者,可以用些食疗的茶饮预防疾病。初秋较热,不妨用玉竹泡水代茶饮(每次10克左右),深秋气温较低,则可常做些杏仁露饮用。玉竹与杏仁皆有润燥解表之功,不同之处在于玉竹性味辛凉,润燥之时尚能清热;而杏仁则更适合凉燥。
    
    初秋(资料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