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天文、宗教与哲学:“太一”与老子之“道”的同源互构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太一”一词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都有大量出现,它大概有三种语义内涵:第一,“太一”作为天文学的概念,指的是太一星,即北极星;第二,它作为宗教的神祇得到人们的崇拜;第三,“太一”作为哲学中宇宙本原的概念,与老子的“道”、周易中的“太极”等息息相关。作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宗教神话和哲学思考的“连接点”的“太一”,内涵丰富,尽管“同出而异名”,但体现了中国古人特有的“关联性”思维模式。
    天文之星
    “太一”象征着北极星,又叫北辰,现代天文学称之为小熊星座β星, 据天文学史研究者们的考证推算,在公元前西周初期它最靠近北极,所以称“北极星”。《论语·为政》云:“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指的就是这一现象。《史记·天官书》:“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天极即北极、北辰,“太一”是其住所,故太一象征北极。《淮南子·天文》:“太微者,太一之庭也。紫宫者,太一之居也。”高诱注:“太微,星名也;太一,天神也。”还有《春秋纬·元命苞》 “北者极也,极者藏也,言太一之星高居深藏,故名北极。”故可知“太一”即北极星。
    
    北极星(资料图)
    那么作为北极星的“太一”有什么特征呢?北极居于天地的中央,具有中轴枢纽的地位。“极”本来就有高和中的意思,《广雅·释诂》“ 极,,高也”,又《释言》:“ 极,中也。”古人夜观天象,很容易觉察到“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故他们也自然就把北极星现象为居中指挥天体运行的“中轴”。北极居于中央,其他星体如日月星辰环绕中央运转,故有《春秋合诚图》中“天皇大帝, 北辰星也, 含元秉阳, 舒精吐光, 居紫宫中, 制驭中央”的说法。相传北极在天中最高处, 而北极之下是地最高处。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说:“居放字宙之中, 静默虚无, 却牢能天地, 经纬四时的北极,在古人那里引自然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因此,对宇宙的敬畏与自然的模拟便使古人对北极及以北极为中心的天体产生崇敬而仿效, 由仿效而想象, 创造出各种对应物来。”如《春秋公羊传》所载:“皇天大帝, 在北辰之中, 主统领天地五帝群神也。”《续汉书》“大中之道,在天为北辰,在地位人君。”故慢慢就衍化出作为天体崇拜的星神“太一神”。
    宗教之神
    “太一”一词作为崇拜的神祇始见于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上皇即东皇太一,含有至上神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注云:“太一,星名,祠在楚东,故日东皇。”《文选·五臣注》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太一”神的崇拜从先秦战国延续到了西汉。据《封禅书》和《郊祀志》记载,西汉武帝为了祭祀“太一”,曾先后建立两座太一坛。此外《淮南子>之>皆有关于“太一”作为神灵的论述。从湖北荆门出土的“兵避太岁”戈、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避兵图》都有类似“太一”的字样,可见“太一”作为宗教崇拜神已广泛流行。
    
    “兵避太岁”戈 (资料图)
    也有学者怀疑汉代祭祀的“太一”即北极与《楚辞·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并非一神,但据葛兆光先生考证,作为统领天地神鬼的“东皇太一”,也就是位于天地中央的“皇天大帝”即“在北辰之中,主统领天地五帝群神”的帝星北极。而这与汉代承袭秦代祭祀泰皇,所作祭祀乐歌中的《惟泰玄》“经纬天地,代成四时,精构日月,星辰度理,阴阳五行,周而复始”所赞称的“太一”神具有同样的功能,这都是作为天地中央以及承担枢纽作用的北极星的原型。太一崇拜是通过《楚辞》中所反映的民间途径与《史记》中记载的官方途径由战国传至秦汉的。
    哲学之道
    “道”作为《道德经》中的最高范畴,有天地万物之本源的意义,也有规律法则的内涵。但“道”怎么会和“太一”联系起来了?《庄子·天下篇》中说:“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成玄英疏曰:“太者广大之名,一以不二为称。言大道旷荡,无不制围,括囊万有,通而为一,故谓之太一也。” 可见“太一”作为关尹、老聃的核心思想,具有哲学的本体性和广大性的内涵,与《道德经》的“道”具有同等意义。其在《道德经》中并非没有提及,而是以“大”、“一”的字眼而出现。如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这里面的“一”、“大”就相当于“道”是没有任何疑问的。而古代“太”和“大”相通,故不管从内涵还是语词上看,都可以说“太一即道”。
    
    太一即道(资料图)
    我们还可以从先秦的其他文献中看到“道”和“太一”的相互替换。如《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提到:“”道也者, 至精也, 不可焉形,不可焉名, 僵为名之,谓之太一。” 还有郭店楚简新出土的《太一生水》篇,它是与《老子》同抄放在丙组的。其中“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都明显受到《老子》的宇宙生成论的影响。李学勤先生据此认为《太一生水》乃关尹遗著。 这表明“太一”一词作为哲学概念和关尹老聃学派密切关联。
    “太一”作为宇宙本体和原始创造力的“道”和“太极”,天文学中的极星,以及天神中的至尊神,不仅是一种共时存在的现象,而且它们在发生原理上也是可以互相替换和解释的,故属于“同出而异名”。虽然现在无法探究“太一”崇拜起与何时,因此不能判断“太一星”、“道”、“东皇太一”这些概念的承续先后关系,但这至少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人心目中自然、神、人互动所呈现的“同源同构”和谐秩序以及中国传统独特的“关联性”思维模式。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