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黄老道——承接先秦道家与早期天师道的新道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同任何社会历史现象一样,宗教的产生是与当时客观历史条件相关联的。但又与其他宗教不同,道教在起源背景上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不是由某个教主在短时期内创建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酝酿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中,均有道家思想的闪光点出现,并且也总是和王朝大运有密切联系。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道家思想,到东汉末期祖天师建立起组织道教,黄老道的出现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更成为当时社会变革的主要手段和最终归指。
    
    道教的起源经历了较长的酝酿过程(资料图)
    黄老道发展的历史背景
    黄老道始于稷下学宫中的道家学派,其以道家倡导的清净养生、无为治世为主体,又汲取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思想内容,由此成为老庄之后最为鼎盛的新道家学说。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引用了其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一文中对黄老新道家的评述,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指约而易操,事少而供多。”由此可见,黄老新道家在汉初是受到统治层极大重视的。历史上,秦亡汉兴的进程确实是受到了黄老道家的极大影响。
    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历史进入中央集权制时代,尽管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社会矛盾依旧尖锐。《汉书》中记载,当时农民的土地被大量兼并,甚至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境况。为了活命,百姓只能“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行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随着阶级矛盾加重和社会危机加深,反抗的行径也日益增多,最终以陈胜吴广起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成为秦王朝覆亡的导火索。
    
    陈胜吴广起义(资料图)
    汉王朝建立后,最迫切的任务便是维护统治权,防止历史重演。秦始皇笃信方术,数次寻仙未果,结果却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在政治上,则推行法家思想,以暴力、严刑峻法为统治手段,直接导致了民不聊生的现实后果。汉王朝从中吸取教训,初期推崇以“清净无为”为特征、以“无为而治”为原则的黄老思想,实行约法禁省、与民休息的“黄老政治”,希望以此来安定社会秩序。在上行下效的风气中,社会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更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
    三国时期的曹植为文景二帝写过两篇赞体文:“孝文即位,爱物俭身。骄吴抚越,匈奴和亲。纳谏赦罪,以德让民。殆至刑错,万国化淳。”“景帝明德,继文之则。肃清王室,克灭七国。省役薄赋,百姓殷昌。风移俗易,齐美成康。”在文景二帝的励精图治下,国家快速实现了繁荣富强的梦想。司马迁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当时财富累积的程度是超乎想象的,百姓骑着母马去聚会都要受到排斥,当官的世代为官,甚至出现了以家族姓氏为官名代称的现象。然而看似大兴的盛世背后,却同样隐藏着危机。
    用黄老思想治世
    黄老之学的推行,使得民富国强。到了武帝刘彻时期,国家累积起雄厚资财,于是开始大规模开拓西南疆域,并北抗匈奴侵略。与此同时,在国家内部又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富豪兼并土地、横行乡里、挥霍无度,国家增加租赋、徭役,“重以贪暴之吏,行戮妄加”。司马迁言其“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不仅如此,汉武帝果断背离了黄老无为思想,开始了个人私欲无限膨胀的时代,整个天下都成了他满足私欲的手段。《汉书·夏侯胜传》记载,汉宣帝欲褒扬汉武帝刘彻,意为显示皇家父慈子孝,同时也为自己扬名,诏告丞相、御史、诸侯等文武百官,商议建造武帝庙事宜。夏侯胜力排众议,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德泽于民”,因此不适合为武帝立庙塑像。
    
    汉武帝(资料图)
    老子曰“小国寡民”,指出不论治理多么大的国家,都要像是小国之君一般慈爱,任其自然生化。一旦暴露出人性中无限膨胀的欲望,最终遭殃的一定人民百姓。《史记》中记载,当时还有水旱等自然灾害,百姓生活日益贫困,无奈之下只得转为盗贼,以致“郡国盗贼群起”“犯法而罪多,一岁狱以千万数”。老子言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使民无知无欲、使智者不敢为,这才是道家所推崇的圣人之治。从这个层面上说,文景二帝近于圣人。庄子则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不幸的是,世间不明道法、迷惑者多,从而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王朝更迭。在道家思想中认为,生杀予夺的规律终归逃不出物极必反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纵然依赖于黄老思想的治世光景只是昙花一现,却为道教组织的正式建立打下了基本前提。随着生活日益艰难,百姓对摆脱苦难、获得幸福的渴望愈加强烈。仲长统著《昌言》说“农桑失所,兆民呼嗟于昊天”,人们希望有超人间的力量来帮助自己伸张正义,希望能够得到神灵庇佑。这是完整的道教组织能够快速建立的群众基础。就统治阶级内部而言,他们也希望借助于宗教的力量来消弭彼此间的斗争和反抗,以求家国的长治久安,其中也包括对自我寿命无限绵延的渴求。这一点,正是以治国度世、修身求仙乃至于长生久视为目标的道教修行法则。于是,随着黄老道的退却,祖天师创立的早期天师道组织终于出现在了历史舞台。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编辑:念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