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仅仅是“鬼节”?中元节还有更丰富的节日内涵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万景元 参加讨论

    文/ 万景元
    马上就是中元节了,朋友圈被各种鬼门大开,注意安全的提醒刷屏。在很多道友看来,“中元节”等同于“鬼节”,是度亡的日子。而事实上,中元节还有其他更丰富的节日内涵。
    中元之日宜祭祖度亡
    《太上慈悲道场灭罪水忏》云:“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主录百司,上诣天阙,进呈世人罪福之籍。”中元节这一天,地界神祇,将世人功过簿箓,上呈地官校阅,集中审判。
    《道经》云:“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地官校阅,搜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饿鬼囚徒,一时俱集……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高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若非如斯,难可拔赎。”
    
    百司进呈世人罪福之籍(资料图)
    地官在中元节的时候,会大开赦宥之门,赦免地狱受苦众生的罪过,使之免于地狱之苦。所以在这一天,是很适合度亡的。
    据《东京梦华录》云:“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之道场。”足见中元祭祀亡者的风俗,古已有之。
    中元节宜供斋
    中元节度亡,很多道友都知道。但是中元节供斋,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要斋供呢?《道经》云:“以其日作玄都大斋,献于玉京,及采诸花果,世间所有奇异之物,玩弄服饰,幡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精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与道士。”
    
    中元节斋供(资料图)
    因为天上众仙真,在中元之日,会做玄都大斋,献于玉京山上。这一天非常热闹,供养之具,除了时鲜蔬果之外,还有幢幡宝盖、玩弄服饰、珠宝金玉等等。以此供养高真,培植福田。可惜,现在我们只知道中元度亡,施食于亡灵,结下界之鬼缘。却不知道,这一天,更应该斋供三宝,结三界之福缘。斋供三宝,功德深重,不可称量。可以使在世之人蒙恩,也可以使亡者受福。
    
    中元祭祖告成(资料图)
    《东京梦华录》云:“(中元)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卓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穄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中元之日供斋,可能因为七月万物成熟,百姓于中元将新收获的农作物荐于祖先。自然也须于此日,将新收的谷物,贡献高真了。
    中元节宜悔罪诵经
    《度人经》说:“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上生。”七月的时候,应该长斋诵经。黄箓就是黄金做的箓,白简是白玉为简。薛幽栖祖师云:“七月即中元大庆之月也。故中及己身,诸天上生;名于白简,酆岱落死;籍于黑簿,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黄箓、白简者,以黄金为书,以白玉为简也。此独不言十月下元者,为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及己身,下元下逮子息。”
    大家注意,薛幽栖祖师这里说“七月即中元大庆之月”,其中用到了“大庆”两个字。足见中元节,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怖的节日。而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应该以欢喜心来度过中元节,而不是恐惧的心理。
    
    靖室诵经悔过(资料图)
    青元真人《度人经注》云:“七月为万物成功之际,于此长斋诵经,乘中元举善之格,故身得神仙,诸天书其姓名于金箓白简,削灭死籍,别注生名。”足见七月是较为适合修行的,因为七月是万物成熟的季节。中元地官考校善恶,这个月诵经修道,好好表现,更容易引起地官的注意,修成神仙的概率更大。《三元品经》曰:“学道之本,当先修中元。斋戒之法,赎罪谢过於太真,则书名玄图。”
    那么,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七月,是万物成熟的时候。万物由土地而生,故七月十五为地官之圣诞。中元节,是地官考校世间众生善恶簿箓的日子。古有春秋二社,春社祈谷,秋社报成。中元有秋社告成之意。万物成熟了,首先就想到要祭告天地神明。奉献三宝、高真、祖先,所以中元节的时候,要修斋供,要祭祖。以义理言之,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逮己身,下元下逮子孙。所以在中元节的时候,我们还应该长斋诵经、悔罪修善。(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万景元,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