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康姚华 茶道四大构成要素之一的茶修是茶道的目的和根本。茶修即是茶道修持。是以茶助修为。万千路径可修行,而日常生活的茶事无疑是到达目的地的善巧方便之路。 泡茶实质泡心 饮茶为用有益,茶修为本关乎心要。唐代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便是饮茶修道了。修是为了无修。把一杯茶落实在生活中超越修的表象,打开真心的无尽宝藏,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来肯定自身的价值,让茶汤化开智慧,拥有开启自性之门的钥匙,从此以后能够放下有限,进入无限;放下起伏,进入平和;放下有量,进入无量。 茶修为本关乎心要,泡茶实质泡心(资料图:图源网络) 汉江边布席喝茶是日常生活的茶事,提起陶土随手泡,用一江汉水冲开这片富硒茶叶,江上的白鹭与冲茶的随手泡一同起飞,又随茶叶一起舒展,茶叶在壶中展开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乾坤,白鹭在江面展翅岁月长河的春秋。听茶叶在壶里翻江倒海的融合声,看江面白鹭忽高忽低的与水嬉戏,茶泡到了恰好。出汤了,汤面“油膜”层层叠叠,江面波涛浩浩汤汤。茶汤汉江随波逐浪再现了“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的事理圆融,现象与本体,无二无别,如水即波波即水交渗。 理完整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件事中,事以理为体,任何一事都包含无边真理。无理不成事,无事不成理。白鹭高飞地府已落停水中央石上,茶汤也落定奉到品茗杯中,心念的散乱最终需“归家稳坐”。这是《十牛图颂并序》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过程,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以此阐释修行方法与顺序。茶修的本质当然在心念的起起伏伏中展开来,实际是一趟走进自己心灵世界的过程,即使游玩了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离自己最近的心灵不曾去过,那我们的人生终究是残缺的。这就有了泡茶实质泡心之说。 超越了语言与文化的制约 汉江起雾了,心念在茶汤中真实地观照自己与雾飘舞(资料图:图源网络) 在运用每一个茶技术要点时就在探索“我是谁”的究竟;在每一滴茶汤中都在与实相拥抱。品茶时我们得以体验完全清醒的状态,一缕茶香引着我们从心的迷惑状态中苏醒,悟开了。随着茶香散开每一个毛孔,全面无漏,当下这一缕茶散发的是无断开的,分别的,从开始捧起茶荷,此时的本质就是完全醒觉的,而这种专注的状态不外乎是我们经验中的诸如茶外形整碎,香气浓淡,滋味醇厚罢了,甚至清晰地知道产地、气候条件等等。 汉江起雾了,心念当时在茶汤中真实确切地观照自己与雾飘舞,端茶的情绪、感觉和念头,没有半点改变,连试图的想法也没有升起,就全然在汉江雾里看到此刻觉性的根本状态:这是证实了自己的本性,这便是茶道修持的至境或解脱的真实境,除此之外再无境了。“涧户寂无人,花开且花落”。 念头不散乱,无逻辑,无修和无做作,是在一种广阔敞开的境界中发展自如的确信当下状态。江水、白鹭、雾、河草,叶底。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制约。如同汉江可用任何语言表述,而它本质的洁净却不会改变;茶汤入体对自心溶解能产生超厚度的清新,一杯茶给我们带来品饮的乐趣,一杯富硒茶给我们带来养生的意趣,一杯安康富硒茶给我们带来贯通宇宙的天趣。使我们的生活不但有意义、有效率还情趣盎然。 江水白鹭雾河草叶底,超越了语言和文化的制约(资料图:图源网络) 觉醒中,茶修只是起了应机的作用而已 此茶修无修俨然就是穿越心智科学后进入自己内心的实相深处,这才是正能量的发源地,我们会不间断的以立体圆的思维真实的心与外部世界和合,二元对立此刻不见了,毁誉、高下、昏沉清醒如这一江清水向东流,我们无需宣布我知道茶修或希望自己已证茶道,而是在当下,实实在在就存于此时生命的所有状态中,茶味微苦回甘是证悟,茶韵悠长是证悟,心性全然彻底开放,花果香、草青气,焦糊味我们全心地体会情绪的纷杂,这个过程就是在茶修,是全部的觉醒,不必需要依靠一切外在方法或经验才能觉醒,而是对种种经验的根本性敏锐洞察,我们就觉悟了。 人的本性的觉悟一点儿不造作,不装神,不索怪。一切就在“家”中,安康是它的常态,就存在当下的这一瞬间,再也没有其他觉醒的机会了,茶修起了应机的作用而已。智慧就在种种泡茶品茶流水的情景中,清楚自己情绪和整个宇宙此刻的交融深奥之时,,便是“如此原来”地体会证悟每一刹那生起的念头,核心点是不贴标签,不下定义,不玩概念。全力以赴,投入精细明白的心智,走上圆满的茶道,家住安康。而这需要经历繁文缛节的采茶制茶,识茶鉴茶,泡茶品茶,茶修悟茶,无茶圆融茶的次第轮回,简繁都在心里的每一面对中落实稳每一点,安顿住每一念,平常里每一次,形成生命通道,以茶为介,助力生命与生命依偎,生命个体自身的圆满充实而完成的。 圆阔在一壶茶,圆融于此刻心(资料图:图源网络) “一念三千”,我们当下的每一念心,都圆满具足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如宇宙的整体就存于心念活动中,一刹那的心中就有三千性相,万象森然具备,不必要另有本源。心就是一切现象,一切现象就是心。一念动处,就是宇宙的整体。东流的汉江,鲜活的硒茶叶底,心灵家园的安康,圆阔在一壶茶,圆融于此刻心。(编辑:妙眼)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安康姚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