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李黎鹤 宋元时期的道教,流派甚多,法术宠杂,出现了一大批元帅官将,他们属于法派中的神将,而被民间广泛的信仰。所谓“法派”,是指道教系统中依所传所行法术而分的一些团体。如奉行玄天法、天蓬法、元皇法、闾山法、三奶法的教门,即可分别称为玄天派、天蓬派、元皇派、闾山派、三奶派。从《道法会元》、《法海遗珠》及《搜神广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道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法派的身影,以及大量的神将元帅。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平妖传》《三宝太监西洋记》《四游记》等,亦收录了许多元帅神,如温、关、马、赵、殷、王、邓、辛、张、庞等元帅的故事,他们跟八仙、玄帝、二郎神、哪咤太子等一同出现。那时元帅神被认为是重要的道教神明之一。 哪吒闹海(资料图) 道教法派的神灵有许多,其中被称为“太子爷”、“中坛元帅”、 “金康元帅”、“罗车太子”等尊号的哪咤,受到相当广泛的信仰。自唐宋以来,本为佛教之护法的哪咤,即开始融入中国传统的信仰之中,成为道教神系中一位重要神灵。在四川境内即有着不少的宫观祀祭哪咤,说明早在宋元之际哪咤的信仰就己流行巴蜀。随着《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在社会的广泛传播,哪咤更以其少年英武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尊神。据统计,中国内地现有几十座哪咤庙,香港、澳门有三座哪咤庙,台湾地区主祀神是哪咤的宫庙就达千余座,拥有广泛的信众。 哪咤,他本为佛教之护法,来自古印度的传说。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记载,首见于唐代的文献。唐代佛经《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说:“尔时哪咤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阇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我祖父天王,及我哪咤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哪咤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亦以金刚棒打其头。尔时毗沙门孙哪咤,白佛言世尊:我为未来诸不善众生,降伏摄缚皆悉灭散故,亦护持国界故,说自心暴恶直言,惟顾世尊所许我说。佛言善哉善哉,哪咤天王,汝为降伏一切国王大臣百寮杀凌者,亦法佛相违者。”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记载:“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宣律顾视之,乃少年也。宣律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哪咤太子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宣律求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 这里所说的宣律乃唐代高僧,可见其时哪咤的传闻已在中土展开,且是来自古印度的传说。直到元明时期,哪咤仍一直被佛教称为毗沙门第三太子。 哪吒壁画(资料图) 佛教中有四大天王,其中北方多闻天王在中国名望最大。多闻天王本称毗沙门天,或称俱吠罗天,为古印度婆罗门的财神,他住在须弥山之北面,守护阎浮提之北方,主司世间一切财宝富贵,又为护持佛教之善神。他镇守北方,穿绿色甲冑,左手握神鼠,右手持宝伞,用以制服魔众,保护钱财,既是北方的守护神,也是财富之神,故又名施财天,其重要性与象头神伽尼沙并驾齐驱。 除了神鼠与宝伞以外,手托宝塔也是毗沙门天王重要的形象特色。宋人董逴《广川画跋·北天王像后题辨》说﹕“昔余得内典,说四大天王所执器,皆自报应中出。北天毗沙国王,也尝兵斗不力,三逃于塔侧,方免其困。时愿力所全,得无碍报,回乡则变相所成,画者得以据之。”此一说法后来为《封神演义》所吸收,李靖不敌哪咤,燃灯道人祭起玲珑宝塔,困服哪咤,李靖所托宝塔即燃灯道人所赠,避难所在变成其护身宝物。 托塔天王(资料图) 哪咤的生父托塔天王李靖,则是将宗教传说与历史人物相结合的产物。考李靖本唐初名将,曾配享武成王姜太公庙祀,为唐朝十哲之一。唐人小说中已有李靖代龙行雨的故事,唐末渐被神化,视为神灵,五代时封为灵显王。作为历史人物的李靖,一步步由人演变为神,而托塔毗沙门天王亦武神,二者之结合,或即由此?敦煌所出绢画有几幅专画毗沙门天王,托塔而立。唐卢弘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亦谓其“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其塔或由哪咤捧行。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曰:“七宝庄严衣甲。左手执戟槊。右手托腰上。其神脚下作二夜叉鬼。身并作黑色。其毗沙门面。作甚可畏形恶眼视一切鬼神势。其塔奉释迦牟尼佛。教汝若领天兵守界拥护国土。何护吾法,即拥遣第三子哪咤捧行,莫离其侧。”于是,宝塔作为毗沙门天王的重要象征了,哪咤则为其子。 哪吒形象(资料图) (责任编辑:admin) |